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脑室及血肿引流的护理

时间:2022-10-17 03:22:23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脑室及血肿引流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脑室及血肿引流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床边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观察与护理,以及与医生的配合情况。结果:92例患者恢复良好55例,占60%;病情好转放弃治疗8例,占8.6%;中残15例,占16.3%;重残5例,占5.4%;植物状态4例,占4.3%;死亡5例,占5.4%。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结论:术前、术后严密观察和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微创穿刺;脑室及血肿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3.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c)-100-02

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2]。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对92例脑出血患者在脱水和止血的基础治疗上,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床边行颅内血肿及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患者中,男54例,女38例;年龄15~91岁,平均57.9岁。CT确诊为脑出血,其中,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51例,额叶出血18例,颞叶出血23 例,出血量为30~100 ml。脑室穿刺引流23例,脑室加血肿穿刺引流48例,血肿穿刺引流21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CT扫描结果,以血肿最大层面中心为靶点,脑室出血者选择非优势侧侧脑室前角最明显的层面,测出头皮穿刺点和穿刺角度,用龙胆紫做标记,避开头皮、脑膜及侧裂区血管和大脑主要功能区。协助医生于病房床边实施手术。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根据头皮穿刺点到血肿的距离,选择相应长度的血肿穿刺针,穿刺针上安装头皮到硬脑膜深度的限位器,用手动电钻驱动力将粉碎针穿透颅骨和硬脑膜,撤出钻头,套上塑料针心,缓慢进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见有少量暗红色陈旧的血流出证实穿刺成功后,套上盖帽,用注射器从侧管抽吸,见暗红色陈旧血性液体流出,出现阻力,停止抽吸插入血肿粉碎器,交替抽吸,推注冲洗液,待排出的血液由暗红色变清亮注入血肿液化剂,夹管1~2 h后开放引流。侧脑室穿刺时待塑料针心缓慢进入脑室后,拔出针芯,见血性液体流出直接接引流袋高位引流。

2 结果

本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12 d,使用血肿液化剂1~5次,血肿清除率在75%以上。平均住院15.7 d,最短1 d,最长69 d。92例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5例,占60%;病情好转放弃治疗8例,占8.6%;中残15例,占16.3%;重残5例,占5.4%;植物状态4例,占4.3%;死亡5例,占5.4%。

3 引流术的护理配合

3.1术前护理

①针对患者的心理恐惧,对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护理,使患者配合手术。②备皮前先检查头皮是否有破损或皮囊炎,备皮后清洗头皮,更换清洁衣服,严禁剃损皮肤,避免增加感染机会。③根据CT结果判断,准备合适的穿刺针和各种无菌物品。④协助医生定位,并用龙胆紫标识。⑤保证环境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劝家属离开,病床间用布帘隔开。⑥与家属签订手术同意书。

3.2 术中配合

①固定患者肢体,特别是头部,避免患者移动造成穿刺移位。②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床边备吸痰用物及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用物。④协助医生测量颅内压,并做好记录。

3.3 术后护理

①按无菌要求连接好引流袋,妥善固定,严防脱落。②血肿引流袋放置低位。脑室引流袋挂在高于头部10~15 cm,位置太低容易使脑脊液大量引出,引起低颅压,出现头痛、血压降低、脉搏加快、精神萎靡等症状;位置太高影响引流通畅。③保持引流通畅,勿使阻塞、受压、折断。脑室引流管阻塞严禁冲洗,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注意吸引的压力,以免造成颅内感染和出血。血肿引流管阻塞或引流不畅时,使用血肿液化剂反复溶解冲洗。消除血肿的方法为,用生理盐水2 ml+尿激酶2万~3万U注入血肿腔,夹管1~2 h后开放引流,间隔12~24 h一次,反复进行,至CT证实血肿清除率达75%以上[3],即可拔除引流管,争取引流时间不超过7 d,避免造成颅内感染,冲洗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④引流过程严密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24小时记录1次, 脑室引流量不超过500 ml/24 h。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体温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再出血及脑疝先兆[4]。出现发热时检查脑脊液,了解是否发生脑室内感染。⑤更换引流袋或搬动患者前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反流。⑥保持局部敷料干燥,每天更换,如有渗出、敷料潮湿及时更换。保持头部和床上清洁,室内空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减少人员流动。⑦脑室引流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观察24 h,无颅内压变动,再予拔管[5]。

4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病情危重,一般以急诊就诊入院。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疗法是内科保守治疗,如果效果不满意,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而外科开颅治疗,麻醉、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手术过程增加了脑损伤的机会,致死亡率增加。而钻孔引流、锥颅碎吸等,由于吸力不易掌握、工作盲区大、引流不可靠等原因,清除血肿效果一般。有研究[3]表明,血肿清除越早,继发性损害越小,功能恢复越好;血肿清除越迟,神经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造成病情预后不良。而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病房床边行颅内血肿及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有效地引流血肿,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缩短平均住院日[6]。且该手术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环境要求,易于被内外科医生掌握,有利于在内科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进行,而在床边进行又避免了送手术过程中搬动患者加重原有损害[7]。

本组患者无一例术中死亡,有8例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引流时间延长至8~12 d,由于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

5 体会

①术前后严密观察和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②该治疗方法创伤小,清除积血迅速,缩短了脑出血后继发损害过程,既避免了手术的高风险,又减少了治疗的费用,是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更易于接受,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③及时使用血肿液化剂,反复冲洗、液化、引流,清除血肿,能使损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金枝,牛艳华,柳鲁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26.

[2]岳玉成.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44-145.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686-690.

[4]亓俊印,张雪芹.脑出血继续出血相关因责分析及护理4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10-11.

[5]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3-94.

[6]殷小平,张苏明,张新江,等.对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再出血和死亡的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4(9):209-211.

[7]佘晓春,孙德,吴琼.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8例[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0,12(12):764.

(收稿日期:2009-03-02)

上一篇:护理执业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