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体会

时间:2022-09-04 09:23:30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体会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中医归于“腰痛”、“腰腿病”范畴。临床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笔者认为非手术治疗相对安全,再治空间大,易为患者接受,且大多数患者可经该治法缓解或治愈。是一种治疗效果满意、方法安全、简便易行、临床首选的方法。

[关键词] 治疗;腰椎疾病;体验

[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c)-083-02

2006年8月~2008年9月,笔者在临床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30~65岁。体力劳动者25例、文字伏案工作者12例、驾驶员9例、其他7例。其中,L4~5、L5~S1椎间盘突出47例,其他6例。突出3~8 mm不等,治疗时间21~84 d。

1.2 纳入标准

腰痛伴一侧或双下肢疼痛、麻木,下腰棘突旁压痛伴下肢放射痛,腰椎生理弧度改变,腰部活动受限,骶棘肌紧张,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下肢感觉异常,肌力下降,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排除标准

CT检查确诊为重度腰椎间盘脱出及中央型突出并见下肢功能障碍、严重肌萎缩者;马尾神经受压引起鞍区麻痹或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in左右,3周为1个疗程。具体手法:①揉摩法:以双手掌根从肩部起循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揉至小腿,再揉摩脊腰部督脉,持续揉摩5 min。②点穴法:以膀胱经、胆经及阿是穴穴位为宜,重点是肾俞、腰眼、命门、阳关、大肠俞、环珧、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涌泉穴等。配以镇定手法(主要是分别在腰部及下肢部痛点持续用手指推压约30 s)。③牵拉法:术者双手同时捏住患者两支跟腱并向远端适度牵拉,并回放所握患者双脚跟腱3次(注意牵拉回放时一定要有一助手以双手叠掌轻压住患者的腰骶部)。④牵抖法:继上牵拉法后即嘱患者双手抓住床头缘,术者站在床尾,以一足抵于床尾缘,术者握住患者双踝,身体向后倾斜以借助重力,在掌握力度及力度着力点的基础上用力向远端牵引并适时进行上下抖动,抖动时力量应集中在腰骶部位。⑤按压振颤法:继上法后即用按压振颤法,术者以双手重叠在患者腰骶结合部施行缓慢加力按压振颤治疗,并以双手左右交叉适度进行按压振颤治疗各3次。⑥俯卧扳腿法:术者一手按腰椎痛点,另一手托住对侧膝关节部,使该下肢尽量后伸,在按压腰部的手用力的同时,让所托住之下肢向左右各作3次大弧度的旋转后伸活动。该法一定要掌握好按压腰骶部手之力度,切勿过重。⑦双指循经推压法:医者以右手拇、示指指腹按压住患者任督二脉,左手握住右腕向下加力,从颈胸椎交界处延脊柱两侧向下用力,缓慢滑行至骶尾部,反复3次。再将右手拇、示指分开一些,以同样的方法沿太阳经脉推压滑行,反复3次。⑧滚压拍打法:患者继续俯卧,双下肢并拢放松,术者以一手前臂从病员颈肩部到腰骶部反复滚压数次,末之以一手压腰痛处,另一手从颈根部至腰骶部反复拍打数次。术后嘱患者休息5 min。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稍有改变或无改变。临床尚无使患者症状、体征加重病例出现。

2.2 治疗结果

本组均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按上述疗效标准,治愈36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3 讨论

首先从人体正常生理情况来看,腰段脊柱的生理曲度为约凸向前方,与上下脊柱段的生理曲度协调,从而完成保持身体各部平衡、缓冲压力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腰段脊柱各骨,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连接,而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组成,是一个富有弹性的软垫,它和脊椎后关节构成脊柱运动的基础,同时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周围有韧带等软组织对椎间盘加以保护。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和慢性劳损密切相关(极少数病例与突发性暴力有关)。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各种原因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腰椎生理前凸减小、平直或后突、神经根受压,局部组织粘连,产生炎症水肿所致。临床往往因人、因情、因位、因时各异而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如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肌力减弱、间歇性跛行、腰椎侧弯、腰部活动受限、出现马尾神经症状甚或瘫痪者。中医认为该症是因正阳不足,日久积劳,邪客筋骨,复因风寒湿邪、突发外伤致寒凝湿阻、气滞血瘀、阳失温布、经脉不通而发。正如《黄帝内经素问・论篇》中所述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而手法治疗能以温阳散寒、除湿通络、行气活血的法则,达到“通而不痛”的效果。亦能松解粘连,解除肌肉痉挛,退炎消肿,促进髓核回纳,改变髓核、椎间孔与神经根的关系,从而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刺激压迫征。如揉摩法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痉挛,促进炎症吸收;点压腰骶部穴位可温肾助阳,疏通任督。取阿是穴以祛瘀镇痛。其他取委中乃“腰背委中求”、阳陵泉为“筋会阳陵泉”、承山属腰腿痛要穴、涌泉归肾经井穴,均有强筋壮骨、通筋活络、散寒除湿之效。牵拉法使椎间隙增宽,压力降低,并有益于椎间孔,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按压振颤法可促进髓核回纳,恢复脊柱内外平衡。俯卧扳腿法可恢复腰椎的生理弧度,亦可促进髓核回纳。滚压拍打法具有疏通各椎间活动度,舒筋骨、行气血、松粘连等作用。总之,临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手法施治后的反应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做到辨证论治、辨症施治,结合临床对症用药,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收稿日期:2008-12-22)

上一篇: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鼻内镜下鼻息肉及鼻窦炎152例手术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