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昌平“十二五”科学发展路径

时间:2022-10-17 03:03:42

解读昌平“十二五”科学发展路径

十二五时期,昌平将集中力量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

《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已由昌平区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施。在这一描绘未来五年昌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提到,“十二五”时期是昌平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刻不容缓,昌平必须充分利用这十分有利的大好时机,举全区之力开启未来科学发展新篇章。

新目标新内涵

“十二五”时期,昌平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后,《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昌平区总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集中力量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

我们认为,“十二五”时期昌平发展的这一根本指针,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纲要》提出这一目标任务,是在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按照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从昌平的功能定位、基础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积极探索昌平科学发展路径的一次创新实践,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契合。

发展目标进一步强调了昌平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昌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方向和路径。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为此,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我们必须把经济发展动力转移到依靠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支撑和人才智力支持的轨道上来。

昌平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高度切合首都的战略意图,体现了昌平在新形势下主动服务大局、并力求在服务首都发展中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战略意识。“十二五”时期,首都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明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赋予昌平的功能职责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京北创新中心”明确的是未来昌平在首都创新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国际科教新城”则突出了国际化、科技教育和城市化三大要素,准确描述了昌平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过程中的目标定位。

而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未来趋势看,科技教育资源高度集聚已经成为昌平最为显著的要素特征之一。在确定全区发展目标定位时,昌平区特别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来加以考虑,则切实突出了昌平的自身特色。

正确理解发展目标的内涵,将有利于今后的贯彻落实。

“高端引领”主要是指,一方面要将昌平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高端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聚集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这些高端要素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区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新驱动”则是指要顺应未来发展要求,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把推动发展的动力坚定地转移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这里的“绿色发展”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强化节能减排和资源集约利用,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二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努力营造更加绿色、优美的城乡环境风貌。

开放和包容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互交织、不可分割,开放吸纳包容,包容促进开放。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这里提出的“开放包容”:一是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尽快形成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要塑造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从长远看,开放是昌平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包容是昌平城市发展的内涵和条件。这四个字按照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从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的高度,描绘了未来昌平在城市品格方面的发展特征。三是要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这也是“文化昌平”建设的重要方面。四是要构建开放包容的和谐社会,这也是“和谐昌平”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应有之义。

从整体上看,这16个字全面准确地描述了“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未来特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目标定位在科技、教育、创新等方面的特征;“绿色发展”提出了实现“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目标的重要生态支撑;“开放包容”实际上从发展环境、城市精神、文化特征、社会氛围等不同角度诠释了“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国际化品质和精神实质。

以“六大战略”

破解“四大瓶颈”

围绕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总体目标,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结合昌平实际,昌平提出了未来五年以“产业发展高端化、自主创新系统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优美化、区域发展国际化”等“六大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发展空间不足、基础设施滞后、优质公共服务缺乏、服务环境亟待优化这“四大”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难题,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六大发展战略”,将主要针对发展空间日益紧张,大项目、好企业难于落地的问题,实施大规模拆迁改造,为发展产业、塑造城市提供宝贵的土地空间;针对基础设施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抓住昌平被列入首都重点新城的机遇,大幅提升城市承载力;针对优质公共服务相对不足的情况,继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着力提升优质公共服务水平;针对服务环境亟待优化的现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服务工作水平,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发展环境。

产业发展高端化战略是按照“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一要求,围绕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而提出的。

自主创新系统化战略是按照“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的要求,着眼于尽快将区域科教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提出的。

公共服务优质化战略是按照“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立足于满足城乡居民公共需求、提升社会和谐水平而提出的。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是根据“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托”这一思路,着眼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提出的。

生态环境优美化战略是按照“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要求,立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优势、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而提出的。

区域发展国际化战略则是按照“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的要求,着眼于推动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区域开放水平而提出的。

在十大方面力求突破与跨越

根据“十二五”时期确立的发展目标,以“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推动绿色发展”、“坚持共建共享服务惠及人民”为支撑,今后五年昌平将重点在十个方面力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一是全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既是昌平当前面临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现实任务,对于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具有决定意义。要尽快形成产业集群、用地集约、设施配套、环境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在区域发展中起到重大引擎和支撑作用。除继续优化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高端产业聚集,推进科技金融创新,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加强周边区域合作外,还应集全区之力将北京市“两城两带、六高四新”中的“一城”一未来科技城打造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

二是加快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是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核心。“十二五”时期,要围绕知识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两个关键环节,整合利用区域科教资源,建立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产业提升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昌平发展尽快实现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十二五”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技术变革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在全球和区域经济分工中占领高端、争取主动,必须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构建具有昌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未来五年昌平将按照“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做大做强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科技研发、科技商务和信息服务等三大先导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等三大特色产业。

按照整体布局、专业集聚、区域融合的思路,“十二五”时期昌平的产业空间布局将在“十一五”时期“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基础上,构建形成“两轴两带、三城多点”的产业空间新布局。

“两轴”即西部沿京藏高速路的科技商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东部沿立汤路的研发服务和旅游会展发展轴。“两带”即北部依托百里山前暖带形成的文化休闲产业带,南部七北路沿线形成的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城”即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和昌平新城。“多点”即沿两轴两带分布的重点产业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商务区(TBD)、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数字文化创新中心、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

与此同时,未来五年还将着力创新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四是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全球化的深刻发展催生着城市形态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定位对昌平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着力创新政府服务管理体制,包括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包括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加快形成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区域发展环境。

五是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时期,首都城乡一体化加速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昌平要统筹发展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加快推进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着力构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创建经济发达、环境一流、生态宜居的城市化先行示范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成为北京新型城市化的典范。并按照城市现代化标准,全力推进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科技商务区(TBD)和城市中心区等“三城两区”建设,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同时,努力打造现代特色小城镇,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六是大幅提升城市承载力。“十二五”时期,要牢牢把握昌平新城已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新城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北京市的支持,以更高的标准建设完善交通体系、能源供应体系、水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提供设施支撑。

七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生态文明体系,推进能源资源集约利用,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倡导绿色生活,争创国家生态区,构筑京北生态屏障,全力打造山青水美天蓝地绿的绿色宜居环境,为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提供环境保障。

八是着力塑造优势教育品牌。“十二五”时期,要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发挥并放大高校的带动作用,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塑造昌平教育品牌,充分发挥教育在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过程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九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着力提升优质公共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城乡居民住房需求,推进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繁荣发展,努力在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是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十二五”时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加强人口调控,优化社会管理,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顺义谋局东北部区域金融中心 下一篇:海淀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