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10-17 01:18:29

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发病多与情绪激动、烦躁易怒、休息不好等有很大的关系。在老年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使患者平复情绪,对眼压的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老年 青光眼 心理护理

青光眼是眼科一种常见的致盲疾病,此病多为中老年性疾病,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主,女性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雾视、患侧额部疼痛,急性发作时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头痛等全身症状,眼部检查可见球结膜水肿、睫状肌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眼压升高大于50mmhg。

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发病多与情绪激动、烦躁易怒、休息不好有很大的关系。不良的情绪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或使病情加重。在老年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使患者平复情绪,对眼压的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老年青光眼患者心理特点:

1.1 恐惧、焦虑 由于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伴随出现剧烈的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下降、恶心等症状使青光眼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

1.2 烦躁 住院后由于病区环境和人群的陌生,加之眼部疾病带来的生活不便,会使青光眼患者情绪波动,烦躁不安。

1.3担心 由于老年青光眼患者多对青光眼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愈后不了解,会对自己的病情发展及愈后产生担心,另外还会担心会给子女加重负担。

2、针对老年青光眼患者心理特点开展有效心理护理。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痛苦是护理成功的前提。亲切

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老年青光眼患者一般情况下得病急,病情变化快,且由于眼压升高引起的头痛等伴随症状使患者即担心又痛苦。基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素质、利用亲切的语言沟通技巧,细致耐心的与病人讲解想关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效果等,赢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疑虑、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

2.2针对老年病人心理敏感、多疑、不自信等问题,开展心理疏导,使老年患者感到被重视,被关怀。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热情耐心的接待,细致地介绍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入院管理规定等,使老人的心理感到安全、温暖。护士在完成各种护理操作的同时,要充分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需求,掌握患者的主要心理矛盾,细心观察患者主要心理变化,通过适度的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利治疗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处于良好的身心环境,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2.3搞好出院后的卫生宣教工作。在患者离开医院时,医护人员仍然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愈后情况良好。

2.3.1保持良好情绪,避免情绪激动。

2.3.2注意用眼卫生,滴眼药时要洗净双手。

2.3.3饮食清淡,多吃素食及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忌辛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2.3.4定期检查,避免长期用眼。出现眼胀、恶心、头痛时要立即就医

2.3.5按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加减药物,引起眼压波动。

参考文献:

1、李玉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3期

上一篇: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下一篇:132 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皮肤反应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