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17 12:51:26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突出“校企合作”指导思想的重要表现,也是将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结合的典范。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坚持整体优化原则、课程模块化整合原则、实用性原则。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转,需要目标体系的引导、内容体系的构建、保障体系的支撑。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整体优化;模块化整合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如何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融合,如何设计和实施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从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学科及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当中来。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从狭义概念来理解。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等;而从广义范畴来认识,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酒店管理专业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时,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 整体优化原则。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课程的系统工程。应作好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实现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效能最大化;实践教学体系应按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各课程之间内容与结构的整合,进行课程重组,实现本学科、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 课程模块化整合原则。课程设置必须遵循“够用实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必须始终把握课程岗位化建设课程模块。根据教育部要求,我们对专业学制模式进行了调整,从2.5+0.5模式转变为2+1模式,突出了实践性教学比例。在课程中进行了整合,例如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两门课程整合成《酒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将《酒店管理概论》进行了分解,把该课程分为《酒店管理概论》和《酒店管理案例分析与实务》两门课程,概论部分由系部骨干教师授课,案例部分从企业请来管理骨干进行授课。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内容更加清晰、边界明确,技能锻炼得到加强,实训室使用率大幅提高,企业岗位标准化在课程体系中得到明确体现。

3 实用性原则。坚持实用性原则,坚持企业岗位要求与课程设置目标一致性原则。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例如餐饮服务,要求指导教师先组织学生了解各类餐厅的服务程序和操作标准,使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从引领宾客人座、斟茶、点菜服务、上菜分菜、席间服务、收银结账到送客,进行模拟训练。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转,需要目标体系的引导、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保障体系的支撑。酒店管理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大平台、三种能力和三大管理、四个实践环节、五种运行文件和多种教学方法。

1 一条主线。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驱动力。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的,能够从事酒店经营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达到以下目标:1、能力目标:服务技能、管理技能、英语听说写技能等;2、素质目标: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职业观,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

2 两大平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依据硬件和软件两大平台得以实施。一是完备的实训设施。如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中,不仅校内有3个仿真实训室和1个实习基地(工学结合典范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实习宾馆),在校外还有江苏启东宾馆、安徽古井假日酒店、元一希尔顿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硬件基础。另外,系里也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遵循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建设原则,不仅让专业教师在空余时间到酒店挂职锻炼,还从校外请进专家进行专业授课与讲座等,有效地互通有无。

5 三种能力和三大管理。(1)三种能力。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突出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三种能力。围绕以上能力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大纲的设计中,不仅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依托,也有实训方式的支撑,更有相关活动的配备,力图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达到以上目的。(2)三大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主要由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大方面组成。在组织管理体系上,学院应该成立由分管院长分管、教务处直接管理、系部负责落实的二级管理体系,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转。在运行管理上,应该做好实践教学的初期安排落实、其中检查督导和期末考核评价三大环节的工作,使得实践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在制度管理上,酒店管理专业应结合自身专业特性以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相关内容,制定制度,规范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转。

4 四个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上,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安排:一是认识性的实践教学,如在学习旅游学概论课程时,我们有到酒店的认识性学习;在学习餐饮服务与管理内容时,有到大型餐饮企业的认识性学习等。二是教学性的实践教学,如在学习客房内容时,主要让学生到客房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学习餐厅技能时,让学生到模拟中餐、西餐实训室进行学习等。三是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如在学到饭店管理课程时,主要带学生到酒店,对酒店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解。四是顶岗实习,即在毕业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通常与就业相结合,既能解决顶岗实习问题,又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执行效果令人满意。

5 五种运行文件。在整个实践教学的运行体制中,有五大教学文件进行支撑和保障。一是围绕教学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进程表;二是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配药要求,制作了各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三是依据实践课程教学的需要,编订了实践教学指导书;四是依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编订了校本教材;五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办法。此类运行文件是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转的文件保障。

6 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和实地考查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专业忠诚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研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经济学思考 下一篇: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