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四勤”让农村小学寄宿生健康成长

时间:2022-10-17 12:29:37

“三心”“四勤”让农村小学寄宿生健康成长

[摘 要]农村地区教学资源的整合促使部分农村小学出现了寄宿生。对农村寄宿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焦点,同时也使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农村寄宿生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心理素质差、卫生状况差等问题。用“三心” “四勤”为寄宿生搭起健康成长的阶梯,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及成长空间,为进一步教育好农村小学寄宿生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生; “三心”“四勤”;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88-02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根据相关的政策,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进行了撤校并点,融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学,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在边远山区的部分农村小学产生了一群特殊的学生――寄宿生。因此让寄宿生开心来校、舒心住校、学有所成是教育工作的焦点,也是责任,同时也使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将试从农村寄宿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用“三心”“四勤”来管理和引导寄宿生这两大方面来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寄宿生存在的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差。现在很多学生在家里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多家长也没有培养子女自理能力的意识。因此,学生在学校住宿后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内务、无法清洗干净个人的生活用品,有的学生甚至把换出来的衣服留到周末再带回家让父母帮洗。

2.环境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上。学生在住校前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家里,睡在熟悉的床上,不舒服时有熟悉的家人陪伴照顾。而住校后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变了,晚上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时间,要在规定的时间里作息……

3.心理素质差。寄宿生心理素质不好主要表现为焦虑、烦恼、易怒、恐惧和孤僻。寄宿生之前很少离家,住校后许多学生思家念亲,不善于交流,容易和同学发生矛盾,情绪波动大,遇到一点小委屈就哭。有的学生看到学校的饭菜不可口就不吃饭,老是想着打电话给爸妈,总是想着回家。这些都是心理素质偏弱的表现。

4.卫生状况差。主要表现在不少的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及时洗澡、洗头,不换洗衣服;有的学生洗完澡后继续进行剧烈运动,到晚上睡觉时又是一身的臭汗。还有不少的学生不遵守纪律,乱倒剩饭剩菜;在宿舍里躺在床上吃零食,然后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等等。

二、“三心”“四勤”,为寄宿生搭起健康成长的阶梯

(一)做到“三心”,即爱心、诚心和信心

1.爱心。由于寄宿生原来在家里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疼爱和生活上的照顾,住校后没有父母的照顾,生活上就显得不知所措。比如,在2014年秋季学期曾有个学生因为刚开学不适应住校的生活而连续四天不吃饭。如果不及时地对他进行引导和管理就会影响到寄宿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像父母一样对待寄宿生,用爱去温暖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和他们建立牢固的感情基础。首先要摸清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获得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学生家庭住址、家里成员、周末是谁来接、在家都做过哪些家务等,都要详细地弄清楚。其次,班主任教师要在思想上经常开导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在学生吃完晚饭后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询问住宿生的一些情况和想法,还可以和住宿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打@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让孩子感到教师就是他们的亲人。还要鼓励孩子有事要及时对教师说,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以填补孩子的亲情饥渴,使孩子感到教师就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

2.诚心。俗话说:心诚则灵。诚心是沟通师生思想感情的桥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应该是朋友关系。所谓师生关系,就是班主任要担当起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所谓朋友关系,就是班主任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赤诚相待,使住宿生感受到班主任平易近人,可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消除师生间的鸿沟,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学校愉快地生活,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3.信心。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班主任要树立能管理好寄宿生的信心,任何时候班主任都要有旺盛的精力、火热的激情,以百倍的自信来引导寄宿生探求知识,挖掘生活的秘密,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其次,要树立寄宿生的自信心。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寄宿生,应多鼓励、多表扬,即使学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不应直接批评,而是用适当的方法去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在帮助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好内务,能够适应住校的生活与学习。让寄宿生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每天的朝阳,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

(二)做到“四勤”,即脑勤、手勤、腿勤、嘴勤

1.脑勤。首先,班主任的头脑中经常装着学生的情况,装着每个寄宿生的特点,特别是心理素质较差的寄宿生,要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想点子、出对策,以科学的、先进的方法管理和引导寄宿生。记得曾有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每天下午放学就以肚子疼、不舒服等理由请假回家。刚开始家长还有耐心来学校接她,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学生不是真不舒服,而是晚上不想在学校住才请假。我了解这个情况后就和家长沟通,家长想出以没有空来学校接学生为由不再来接她,我同时在学校做她的思想工作并密切注意她的一举一动。最初的两个晚上,这个学生哭了比较长的时间,第三个晚上已经不再吵着要请假回去了。其次,班主任要勤于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紧跟新的课程标准,不能先靠老经验,要善于接受新事物。

2.手勤。这与脑勤相辅相成,即要求班主任做好寄宿生日志记录,勤反思,把管理寄宿生的点滴和心得体会写出来,并及时归纳总结,以便于今后更好地管理寄宿生。

3.腿勤。班主任除经常和寄宿生一起参加各项活动,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和教育好寄宿生外,还要勤于跟班,勤于和家长交流,勤与任科教师沟通,勤于到学生宿舍走走看看。这样,才能调节各种关系,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因材施教。比如,每天的早上、中午、晚上都尽量抽出时间去学生宿舍走走,看看是否有学生睡懒觉(特别是冬天),是否吃得饱,冬天夜里冷不冷,宿舍的卫生怎样,同学之间是否有矛盾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能够喜欢上住校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4.嘴勤。寄宿生刚开始不能很好地适应住校的生活,这会使他们感到很寂寞,容易产生自闭心理,不及时引导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班主任只有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寄宿生的情况。班主任要学会“婆婆嘴”,教育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还要经常对寄宿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此外,还要经常找学生谈话,多和寄宿生谈家里的事情或是讲一些有启发性的故事,也要注意进行个别疏导。班主任切勿嘴懒,如果对学生不良习惯听之任之,不进行及时引导和教育,就会使学生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他们将无法健康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小学寄宿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其培养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集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一起来重视和参与农村寄宿生的教育,让他们乐于住校,专心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责编 罗 艳)

上一篇:对中国免签 旅游业如何化解压力 下一篇:农村小学家校结合有利提高写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