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组合作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初探

时间:2022-10-17 12:05:38

以小组合作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都占有一定的分数。这也是在传达一种导向,希望借此,引导和督促初中学生读好名著,汲取精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此促进学生成长。

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名著试题得分率不高。不能不说个别的试题是有一些难度,但即使是较简单的题目也还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从阅读的角度出发,直接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不读,所以不知;二是粗读,所以不详。问起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很多同学表示虽然自己喜欢看书,但是对于名著,特别是课标要求的名著,确始终提不起兴致,往往是拿起书来,没读几页就放下了,有的是赶在考试前突击看几眼,有的同学因为落下的太多,就转移目标去看一些缩减版或者导读累的文章,就算是自己完成了名著阅读了。这样“阅读”过的名著,其效果可想而知。

我所在的大连市西岗区推行小班化教学,倡导“学习者课堂”,所以我尝试采用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名著阅读。

首先,激发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名著兴趣了了,大多是因为他们只把这些名著与考试联系在一起,而完全忽略了这些书籍作为名著本身的文学价值和深远意义。这就让阅读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了。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如果学生不越过教科书的范围,是不可能对知识有持久的兴趣的”。 那么如何让学生越过教科书,对名著阅读持有兴趣呢。

兴趣的激发不是一朝一夕,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我充分利用课堂,把课本有意识地延伸到课外。例如,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引导读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余秋雨的《信客》时,向学生推荐他的散文代表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课后,我也总是有意无意地问起他们最近在读了什么书,有哪些感受,并经常表扬那些与我交流读书心得的同学。

当然,初中生年龄尚小,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名著时往往存在一些困难或疑惑。这时最需要教师及时启发、疏导,教师是否对名著充分阅读,形成自己明确的看法,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认真研读,谙熟要教学的名著,在内容上胸有成竹,与学生交流、讨论中往往能够启发得当,一语中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合理安排好进度计划。

学期伊始,我就拟定好一学期的班级阅读目标,然后将阅读量分配到每一个月,确立月目标。每个学习小组,再结合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在制订自己小组的每月阅读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到每一周,并把各组目标公布在各小组的宣传栏里,提醒每位同学积极努力,共同完成小组目标。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引导阅读。

很多孩子觉得阅读名著是枯燥的,名著的内容又是深奥难懂的。所以,我采取“以小组合作为核心,开展多姿多彩的读书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和促进名著阅读。名著阅读的系列活动,采取小组积分制。个人得分也累积进入小组总分,分别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和学期冠军。根据每本名著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

1.批注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的记忆力再好,也不会看过一遍后就过目不忘,更何况有的学生读书并不专注,走马观花,收效甚微。

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要勾画重要的情节,可在书旁写出主要人物在其中表现出的典型性格;每遇好词佳句,也可圈点赏析;读到被感动,有共鸣之处更可记于书页之上。读完一章或者一个部分后,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各有特色的读书笔记,并在班级内传看交流,每组定期选出一篇,参加班级的评比。坚持做读书笔记,既可以强化记忆、调理清晰,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2.召开读书报告会

报告会每周召开一次。我将每周计划阅读的名著内容,分配到每一小组。每组都按照内容简介、人物分析、美词佳句和经典批注四个部分进行展示,并在展示的最后提出三至五个问题,让其他的小组抢答。对于小组的展示,则从内容是否充实、组织是否有序、声音是否响亮等方面给予评分。读书会与读书笔记紧密相连,同学们为了争取小组的荣誉,读书都更加细致,笔记也更加认真,读书会总是热烈而有序,还时常就某个人物或者情节展开讨论,讨论中,对名著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3.制作名著手抄报

每次读完一本名著,学生们都很有成就感,也有些意犹未尽。我就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表达他们的阅读感受。要求每个人都要制作一期手抄报,小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评比,优胜者在橱窗展示。小组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小组以主要人物为脉络,每张手抄报梳理一个人物,五张手抄报组成一个系列,全班一致推选他们为一等奖。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展现了学生们才能,制作的过程无疑是对名著的再一次梳理,而评比和展示无疑是对重要内容的又一次强化,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四,适当拓展。

当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积极性被调动,教材推荐的名著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了,这就需要适当拓展。然后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阅读更不能盲目。所以采取了师生合作推荐的形式,进行拓展阅读。

每学期,我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三到五本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并把这几本书按推荐指数进行排序。阅读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可以都读,能力稍弱一点的同学可以依次读一到两本。

同时,也号召同学们讲自己阅读过,认为很好的书籍,推荐给其他同学,形成小组推介书单。还可以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把好书带来,互相交换后带回家里阅读。这样,每周依次的阅读课不单是读书的报告会,也是好书的集散地,成为了学生阅读的乐园。

其实,无论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引导和促进学生阅读名著,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初中生而言,名著的思想内涵还难以深入理解。但是,只要播下了阅读的种子,就可以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对人生、对社会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上一篇:古稀老人恋上二胡 下一篇:理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