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10-17 11:17:44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的基础学科,成都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自成立之初,便把微生物学设立为本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在结合理工大学的具体教学情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为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比较详细的方法和意见,以进一步地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世纪,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一直是非常活跃的领域。微生物学是以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以及复杂的实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由于微生物技术广泛地用于工业发酵、生物工程、环境保护和医药卫生等实践领域,所以微生物学又是一门交叉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当今科技进步的速度前所未有,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生物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并重的生物学科,笔者通过探究对微生物理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提高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一、理论教学改革的几点方法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的生物,有着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它的直观性不强,必须借助各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而且微生物学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比较杂,部分的内容较抽象、枯燥,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很多困难。为了很好地克服以上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难点,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必须采用新意,以便学生容易接受理论教学。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相结合

传统黑板粉笔式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在黑板上把学习内容的知识要点通过粉笔写在黑板上,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而且对微生物的很多结构难以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而多媒体由于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融洽课堂氛围,便于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等优点,在微生物教学中大量应用。基于多媒体的以上优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微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多媒体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信息量大,学生不易接受,无法记录笔记。如果在教学中完全依赖多媒体,所有的知识要点,都通过视屏、动画、PPT等格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感觉像是在看电影,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只有适当地把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适当地协调,互补,才能使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最大化,课堂理论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课前教师准备的方法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质量做好课前准备十分重要,要完善课前准备,必须强调备课中应注意的方法。首先,教师理应在授课前对即将讲授章节的教材知识进行通读、理解、吃透,在自己心中建立知识框架,并根据教材整理出章节的知识要点,把重点的内容牢记于心;其次,适当地收集一些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料,如把一些热点、有趣的知识穿插授课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上课前,应督促鼓励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可以通过课前留一些要讲章节的简单作业和简单问题,并在上课前进行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前教师备课方面,应以上课教材为中心,在课本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总结,过去不少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完全脱离教材,很多知识点在书本中很难找到,章节间教学的跨度比较大。又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听课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以至于学生听不懂而失去听课的热情和兴趣。而且教学内容不按照教材授课,课后学生复习会找不到方向,不清楚该本教材中哪些知识点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授课,适当添加教材外的知识材料,最大程度地使学生收获比较多的知识。

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是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已有的知识传授和讲解,忽视了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书本知识,对知识的把握十分不牢靠,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时,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提问式教学,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未知进行探索,学会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而得到自己的答案。比如,在学习巴斯德的瓶颈实验时,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步骤设计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从该步骤所得出的实验结论等,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严谨性。

3.加强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复习的主动性

在大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主动性严重缺乏,完全就如“猴子拌玉米”一样,上次课程所学的知识,在下次的课堂中就遗忘了大部分。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归根结底很多学生习惯于初中、高中那种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的学习方式,如果老师不布置作业,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进行复习。因此,为了提高培养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更牢靠地掌握好所学知识,教师理应在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一定数量相关的习题作业,并让学习委员等相关负责人收集统计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方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管理自己的能力,而且巩固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4.合理安排微生物学课程教授时间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很多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掌握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会使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微生物学理应安排在较低年级学习其他专业课之前,如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微生物学课程安排有不尽合理之处,如微生物学安排于大三上学期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一起讲授,这样便忽略了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特点。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方法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是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突出实验课的重要地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

1.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实验课前,可以考虑先让学生观看本次实验视频,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和原理的理解。如在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实验中,在操作前,先让学生理解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然后观看实验相关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G+细菌和G-细菌基本形态和构造、革兰氏染色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实验中的关键步骤等。这样直观明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加强学生在实验中步骤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在高等学校中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教师课前准备实验的所有内容,这样导致学生在做实验中,总是过分依赖教师,实验前不关心实验的内容,实验的时候,按照实验指导中的实验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实验后对实验中操作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先后安排的原因和实验中应注意的操作细节理解模糊,只是凭记忆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针对上述情况,在微生物的试验中采取引导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这一实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安排的必要性。

3.合理安排实验,加强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程是微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校实验室的空间相对狭小,实验课上很多学生聚集在一起做实验,实际动手的学生较少,很多学生成为观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后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组,一次只安排少数几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和思考能力,绝不允许“一人动手大家看”这种“放羊式”现象出现。对此,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得到学校及学院相关部门对实验条件和设施进行改进和提高。

三、复合式考核方式的建立

考试是一条无形的鞭子,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复习所学课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评定学生成绩、进行教学诊断、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成绩评价模式越来越不适合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评估,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正确评价学生成绩。对此,根据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复合式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行之有效、屡试不爽、效果明显。复合式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是:把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绩按比例共同计入总分。其中理论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的形式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知识深度、广度与应变能力。实验成绩主要参考学生做实验时的表现和试验后实验报告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分。而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完成作业、到勤、上课认真等情况。这种成绩复合式考核模式不但可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严守校纪校规,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微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基础性的学科,是生物研究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的探究是其学习的基本方法,理论和实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了跟上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培养适合21世纪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微生物学必须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学习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革新。

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校、学院相关负责部门给与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三位一体”齐心协力地以求发展,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

[2]程爱华,张正飞.多媒体运用于微生物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21):92.

[3]韩景田,叶路.备课中的“背课”――谈医学微生物教学的课前准备[J].中等医学教育,2000,2(18):39.

[4]周光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章跃陵,黄通旺.推进微生物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J].高教论坛,2005,(3):65-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P09184),成都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09-XJ8-38)。通讯作者:曾英。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