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时间:2022-10-17 10:14:16

挖掘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13-01

这是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的班级,全班由33位男生和5位女生组成。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他们基本上都个性十足、能说会道。当这些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欠佳的孩子们凑到一起的时候,班级的管理就成了一个难题。恰巧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由于病假原因需要更换,于是我在开学半个学期后中途接手了班主任的工作。突然从科任老师变成了班主任,以“后妈”的身份接手这样一个班级,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接手之初,我发现这个班级存在着许多不可小视的问题,甚至是电(2)的孩子自己也给自己贴上了“次品”的标签。以至于他们得知我要成为新的班主任时对我说“老师,听说你要当我们的后妈啊?我们表示深深地同情你呀!”这孩子的话像一把冷箭刺进了我心里。开学仅仅两个月,是什么让他们给自己划了一个圈,把自己困进了“差班,差生”的队伍?

【案例过程】

幸福感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表现。缺少幸福感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动力。于是我在思考怎样去挖掘这些孩子内心最柔软的一面,挖掘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有自我完善的动力。当我正在纠结抓住什么契机来挖掘这些孩子们的内心的时候。班级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男生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被我逮住。按照我们学校的管理规定,手机需要上交政教处保管到期末再归还。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惩罚。他下课过来向我求情并再三保证不会有下次了。然而,在班规这块上我是很有原则的。我表示理解他的心情,但是既然班级有这样的规定,一旦破了例以后,在手机这个问题上,这条规定在班级里没有管理力度了。当时这位人高马大的学生在我办公室哭成一个泪人。我在与他的交谈中得知,他父母离异。学生认为他在家庭里感受不到他所期待的温暖和关注。他想在父母面前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愿意父母小看了他。但是他在行为上又无法自控,因此内心十分压抑。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班级里进行了一项关于亲子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和父母处于很难沟通的状态,父母总是不尊重自己,在家里感受不到被爱。这些孩子,他们感受不到爱,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设计一场活动,让他们去感受被爱和爱别人的快乐。于是我联系了一家社会福利院,我想带孩子们去看看有这么孩子,他们没有亲人的陪伴,他们是如何渴望得到我们的孩子不以为然的东西。2014年3月10号,我带领13电子2班的同学们举办了一场义卖活动。由于我自己有烘焙的爱好,有在学校里开设这门选修课。于是决定带领同学们亲手做糕点作为义卖产品。同学们热情高涨地设计海报、制作糕点、分发宣传单、摆摊义卖……他们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在做一件事。义卖之后,我又带着他们去探访了福利院。如果说第一次的义卖活动是同学们感到新鲜而积极参与的话,那么福利院之行就是同学们真正受到感动和震撼的一次。在那里,我看到这些孩子完全不一样的一面。当这些衣食无忧,声称自己感受不到爱的孩子们在到福利院里见到那些被遗弃的孩子们那种渴望亲人,渴望被爱的眼神时,当他们牵着、抱着这些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玩耍的情景时,我看到了他们内心柔软的一面。回来后,我在微信上为他们写了一段告白,以文字的形式向他们呈现我对他们的感动。我告诉他们“放牛班的同学们在这里剥开自己野性的包装,展现出最善最美的内在。此刻,我的孩子们是最美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没想到,这段文字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我看到了教育的时机,趁热打铁和团支书一起写了两篇介绍此次活动的通讯稿“爱与梦同行”“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这两篇通讯稿被学校的微信平台录用。孩子们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自己也可以以正面的形象登上学校的头版头条。我可以感受到信心的种子开始在他们心里萌芽。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文字的力量。从那以后,我便一直坚持在每次活动后都给他们写一段文字,告诉他们我对于他们的每一个进步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我也找到了一种和他们沟通的有效手段---文字。此后我在班级里“以活动为载体,以文字来激励”进行了一系列的“挖掘幸福感”的活动。

家长会,我和孩子们一起组织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主题告白活动。这一天,同学们亲手为父母制作了小蛋糕,并在包装上写下自己的深情告白。感恩节,我和学生一起组织“知付出,懂感恩”的活动。引导学生对生活心存感激。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生命中拥有的点点滴滴!

冬至,我与住校生相互陪伴,在教室里一起做汤圆,为住校生过生日。让住校生不在节日里孤单!

周末,我带着学生们来到红日亭做义工。我告诉他们:大爱是幸福的味道!红日亭的太阳很温暖,你们很温暖!学生感言:18岁,经过成人礼的我们,懂得了责任与感恩。懂得了只有用生命的热量去温暖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寒假,我和他们一起去探访敬老院。感受用生命的热量去温暖他人的快乐。

暑假,我组织同学们去医院做义工,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的幸福。

妇女节,我和他们一起制作小点心送给我们的科任老师们。让学生表达感恩的心意。

国际微笑日,班级里发起了“让你看见我的笑”的微笑传递活动。号召每位同学对身边的人微笑,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每一周,我都会以短信和电话的形式把他们的进步告知他们的父母。我们把这个称为“给父母送温暖活动”。

【案例反思】

教育植根于爱,目的是帮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做最好的自己。温暖的教育是充满温情因而温暖人心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将教育的力量温暖和智慧浸润学生的身心,贯穿学生的成长过程。即使他离开学校,教育的力量也不会随之消退。我一直力求将这种教育思想化为带班过程中的实际行为。我相信一旦孩子们的幸福感被挖掘,它就成了进步的源泉!

上一篇:垂体瘤采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__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