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教学新手段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10-17 09:08:14

一种实验教学新手段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我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多年来在“饲料学”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结合学生的实践情况,在传统实验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其创新思维。

关键词:饲料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作为专业理论课的辅助,给定的课时有限,而实验内容却种类繁多、步骤复杂,因此采用的是“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2]。教师在讲台上使用电脑课件授课,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很多同学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实验内容,却很少深究其中原理,品味当中道理,他们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未被激发出来,最终还是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1]。

以传统饲料学实验教学为例子,其多为观察、鉴别、验证性内容,创新性实验不多,教师实验课前预先准备好所有的饲料原料及实验设备,上课时“先讲后做”有针对性地讲解饲料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实验目的、步骤、注意事项,接着学生按照笔记或者实验指导书要求机械观察和操作,不用动脑筋,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1]。甚至由于在讲解过程中已经分析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再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也存在生搬硬套实验指导书和课堂笔记的内容的现象。结果直到实验课程结束,有些学生甚至连饲料原料的感官也辨别不清。

由此可见,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完全适用于现代实验教学。由于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思考、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更新,淘汰不适用于当前实验教学的方法,取而代之新的实验教学手段。本文结合自己从事实验教学的工作经验,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几项关于“饲料学”实验教学的新手段。

一、先做后讲,发挥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饲料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再由学生一步一步地机械的进行操作,也就是“先讲后做”的方式[1]。由于早就知道了实验现象和结果,毫无悬念,学生不需要动脑不需要思考,因此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未知的现象与事物最能引起人的兴趣和求知欲,能最大程度发挥人的主动学习精神。那么,倘若采用逆向教学的方式,即“先做后讲”,教学效果又会如何呢?

举个例子,在饲料学实验教学里,其中有个环节需要学生掌握饲料原料的感官特征,包括饲料原料的颜色、形状、气味、突出特征等。假如由教师“先讲”,再由学生“后观察”,那么一堂实验课下来,结果只能使学生简单地过了一遍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再根据笔记写出实验报告。如此下来,学生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所能掌握的东西很少,而且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倘若采用“先做后讲”的方式,先把饲料原料发给学生,教师不作任何讲解,让他们自己按照颜色、形状、气味、突出特征等方向进行观察,并且要求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详细记录,教师只在一旁作适当引导。待到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践初步地掌握了饲料原料感观特征后,教师再进一步详细讲解。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先做后讲”的方式,实验教学效果良好。首先,未知事物引起了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学生没有事先被灌输有关实验的知识点,而是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并作了详细记录,因此对本实验的印象深刻,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强行灌输知识点的方法,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再者,学生不知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正确与否,会很期待教师最后对实验的点评和讲解,就好比考完试的学生期待知道考试分数一样。因此,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听得格外仔细,同时在听的过程中核对着自己的记录认真改错,并总结错误的原因,进一步巩固本次实验学到的知识。

二、改良实验教学用具,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实验室教学的局限性,许多在生产实践当中经常用到的仪器设备无法在课堂中让学生们一一亲自动手操作,只能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描述以及使用电脑投影将某些仪器设备在生产实践中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演示给学生看。经过反复研究,我们以生产中经常使用到的仪器为模板,设计制作出了一套简易的仪器,专门用于实验教学。例如,以饲料加工厂中的全自动饲料粉化机组为模板设计出的手动饲料粉化率测定仪,除了需要人手摇动操作以及制作材料不同外,其外形、内部结构及操作原理都与自动饲料粉化机组相似。使用改良过的仪器设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产实践中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积极学习仪器的使用功能、操作原理,并且对仪器的结构提出不少好的改良意见,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

三、模拟生产实际,激发学习积极性

多年的教学经验令我们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是后天培养的,是在教师的教学指导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整个教学成功的关键[3]。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部分知识兴趣不大甚至怀有抵触情绪,极大原因是由于觉得其跟生产实际结合性不强,学无所用,导致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在探索实验教学新手段的时候,把实际的生产情景搬到课堂,既模拟生产实际,以具体形象的方法告诉学生们,所学的哪些知识,将会在何种生产实际中可以运用到,让学生们边学习边实践。教学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发现所学的各种知识可以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学有所用,就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

在饲料工业生产中,原料是饲料工业的物质基础,饲料原料的掺假现象是最常见的。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会把真的饲料原料和可能掺入饲料原料中的掺假品同时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观察,并运用分析化学的点滴实验观看掺假的实验现象。在探索实验教学新手段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把生产实践带到了课堂,模拟生产场景,把所学的各种知识用于解决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饲料原料中掺假现象最严重的是价格昂贵的鱼粉,在实际生产中,不法商人会有目的的、人为的向鱼粉中加入一些非固有成分,增加其重量和体积,或改变原来的外观,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利润。而我们在模拟生产实践的实验教学中,把有可能在生产中掺入鱼粉的成分如:沙砾、木质素、皮革粉、棉菜籽粕、羽毛粉、尿素、血粉等分别掺入教学用优等鱼粉当中并编号,不告知学生什么编号的样品中掺入什么成分。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饲料原料感观观察以及课堂上教师教授的显微镜检测、分析化学点滴、常规仪器分析检测等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平时积累的知识判断出哪个编号的优质鱼粉中掺入了什么成分、掺入多少。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实验教学改革之路长期而艰苦,需要实验教学人员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胆创新,探索出更适合现代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武艺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广东化工,2006,(9):88-89.

[2]何丹林等.探索实验教学新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华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论文集,2004:48-50.

[3]刘文生.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华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论文集,2004:51-54.

[4]曾明荣等.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途经的实践与思考.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4):10-13.

上一篇: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里情思放飞 下一篇:“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