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开放自反馈流程

时间:2022-10-17 08:57:44

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开放自反馈流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各院校都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是高职院校推进教育市场化、现代化,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阐述开放自反馈的专业课程体系运作模式。

一、高职人才社会

需求分析和人才培养特点

社会的人才需求有特定的结构。人才是分层次的,而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应是一种金字塔型,社会既需要博士、硕士,更需要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来进行一线的操作和管理。而目前的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培养体系、培养模式、自身主客观因素等问题,不能达到社会生产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成功的高职教育应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在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具有恰当的职业发展能力。为此,要以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注重能力培养、技能训练,达到学校学习和社会企业需求的无缝接轨。这就要求有科学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运做模式,来保证以上目标的达成。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原则是:从社会定位开始,到社会检验结束后再循环。高职专业改革应从详细的社会调研开始,在对专业的社会应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找出适合专业学生的社会应用点,即专业的社会岗位定位点。在确定了专业的社会定位后,应确定针对特定岗位的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定位和核心能力确定后,就可以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课程体系规划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教学实施能否达到定位的要求,在高职学制压缩的形势下,主要考虑了模块化、模块衔接控制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确定的情况下,专业实施可以开始,此时应充分考虑课程质量监控及评价反馈体系,此体系充分考虑对师生的人性化管理和科学自反馈机制。最后,在学生毕业环节上,充分结合社会企业实际进行相关考核,确保合格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及对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的再反馈。这样,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构成了一个开放的自反馈流程。我们已在学校实验,初步效果非常好。流程图如下。

三、专业社会定位

专业的社会定位和针对特定岗位的专业核心能力定位是专业改革的起始点和决定点。错误或不恰当的社会定位易造成专业的彻底失败。专业社会定位可分3步走:

1.专业社会调研。对专业的当前前沿技术和理论、专业的当前技术应用情况、专业产业发展情况、专业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应用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除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外,调研队伍一定包含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的当前应用实际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往往比学校人员更实际。包含此类人员的调研队伍其调研结果可靠性一般很好,反之则不然。

2.岗位社会调研。在专业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校企人员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社会实际岗位需求,对专业所对应的社会岗位进行定位。

3.专业岗位定位和核心能力确定。在以上调研的基础上,校企人员共同对专业岗位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校企人员共同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是对岗位要求的正确反映。

四、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规划是专业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在专业社会定位和岗位定位完成的情况下由教学人员完成的,它决定了教学实施能否达到定位的要求,在高职学制压缩的形势下,主要考虑了模块化、模块衔接控制的课程体系。

1.模块划分。专业课程划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自成体系,使学生具备某项社会所需求的专业能力,模块内课程按实际需求组织先后顺序或并行顺序,原则上集中在5个月之内完成,课程不再考核,模块结束后统一考核。

2.模块衔接控制。模块按社会应用层次从初级到高级递推,前一模块的考核原则上由后一模块的教师负责,如果考核发现模块教学有问题,前一模块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段内进行整改,如果考核模块教学没有问题,不合格的学生应重新学习此模块,直至合格为止。最后一个模块作为毕业考核模块,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任何一方考核认为不合格的学生都不能毕业。

3.这种模块间的衔接控制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开放式反馈机制,对课程模块的授课质量、专业总体授课质量均起到了良好的反馈监控作用。

这个自反馈流程中有两个关键环节:课程模块的划分和评价反馈效果。课程模块的划分应以社会应用能力为划分依据,并充分考虑模块间的应用能力延续衔接。评价反馈效果则应充分考虑前后模块教师之间的人性化管理策略,使教师能科学、有效的进行质量反馈。

开放自反馈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模式有效的考虑了高职专业的学制改革,从专业社会定位、专业核心能力的确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以及自反馈评价机制,形成了一个与社会接轨的开放、自反馈的流程,保证专业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股份制改革的理论探索 下一篇: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