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要远离嘈杂和浮躁

时间:2022-10-17 08:34:46

素质教育要远离嘈杂和浮躁

【摘要】农村素质教育发展不够健康,一是在嘈杂中流产,二是在浮躁中变异。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要深刻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二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三是不能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进行对立,要寻求兼容和并重。

【关键词】素质教育;远离;嘈杂;浮躁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268-01

我们大张旗鼓地推行素质教育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在探索,在实践,也从未停止过争论。见仁见智,纷纷扰扰,莫衷一是,有成功与喜悦,也有失误与遗憾。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里,素质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矫正和促进。

走进农村的中小学,观察素质教育的现状,会发现许多不健康的现象和苗头,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嘈杂中流产,二是在浮躁中变异。

说到素质教育,大家总会听到一片吵嚷声。其中最大的声音是唯条件论,认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多种条件的保障,解决不了,素质教育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有人说政府投入不足,学校设施落后,图书馆没有,活动室没有,运动场没有,这素质教育怎么搞?有人说我们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严重地“反季节播种”。或者师资匮乏,教师素质低下,观念陈旧,穿新鞋走老路,甚至穿不上鞋走不了路,这素质教育谁来搞?有人说高考中考只认分数不认人,家长、社会评价学校、选择学校,瞪大眼睛只看升学率,应试是学校最大的政治,这素质教育谁敢搞?闹得沸沸扬扬、吵吵嚷嚷。接下来是每个人都有了托词,不是我不赞成素质教育,不是我不搞素质教育,而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没法搞,搞不了。到后来,当然还是老牛旧车,陈规旧制,只管墨守。

其次是素质教育的虚假繁荣。我们也常常看到,不少学校、不少教师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但仔细地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不少都是虚假繁荣,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和实质。诸如过分追求教学形式和手段的现代化,由“师灌”变成“机灌”,让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导致华而不实;过分追求学生的主体性,致使课堂结构混乱,毫无章法,甚至出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不置可否的怪事,造成盲目而无效;过分追求学习方式的合作探究,课堂上动辄是杂乱无章的小组讨论,不着边际的发散思维,看似热闹而无实效。诸如此类,都是作秀,是货真价实的浮躁。

避免嘈杂和浮躁,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至少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和实质,不能把它搞得神乎其神,似乎离我们有多高多远,搞起来有多么困难。其实,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要义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具体到学生个体,素质是什么呢?就是德才兼备,身心俱健。我们的教育,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不管是采取什么形式,只要不背离这个宗旨,只要能达成这样的目标,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等齐划一。必须考虑国情校情和地区差异。特别是薄弱学校,资金和硬件的问题,师资和生源的问题,恐怕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如果坐等条件成熟再去搞素质教育,必然要误人子弟。所以我们就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硬件差,可以挖掘资源,土法上马;师资差,可以培养,可以强化学习而提高;生源差,可以步子放慢一点,要求降低一点。只要我们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的思想品质不断提升,身心智能健康发展,我们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我们万万不能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尖锐地对立起来,让二者水火不容。把应试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本身就是违反科学的。我们推行素质教育,本来应该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扬弃,是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全盘否定。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对传统教育进行客观辩证地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为素质教育服务,让二者有机地融合,和谐地过渡。

素质教育关系到国计民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都必须澄清认识,走出误区。尤其是要避免一些无谓的纠缠吵嚷和脱离现实的冲动冒进,要远离嘈杂和浮躁,以遵循教育规律的态度,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的精神去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上一篇:试论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途径 下一篇:数控机床加工误差及补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