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特点、问题和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7 07:41:11

中国利用外资的特点、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我国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以制造业为主,产业分布不断扩展,吸引外资区域不断扩大,投资主体逐渐丰富。但是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外资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并对民族企业造成冲击。为此,我国必须加强产业导向,调整外资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政策优化外商投资布局。

【关键词】 外资 特点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最近这些年来,中国通过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从1993年以来,我国一直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利用外资国家。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利用外资的范围的幅度更是大幅增长。到2002年,跨国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进入我国,全年利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从2001年的406.7增长到2008年的923.95。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有所减少,实际金额为900.33, 同比减少2.56%。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外商加大对我国的投资,到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到1057.35,创历史新高。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同时,我国利用外资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我国利用外资的特点

1.1我国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

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有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发行债券以及其他一些方式。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利用外资主要以对外直接借款为主,外商直接投资为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形式,占到了所有引进外资总额的70%以上。

1.2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分布不断拓展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特别是那些劳动成本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加工组织产品和消费品制造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吸引的外资投入面越来越广,中国的纺织、服装、家电和轻工等产业,也纷纷吸引外资,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这些产品新的世界制造中心。此外,继制造业之后,我国汽车、电子和信息通信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外资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的重点。

1.3吸收外资区域不断扩大,逐渐北进西移

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址位置优势,在吸引外资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是外商特别倾向的投资地域,一度占到全国吸引外资额的70%以上。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西部大开发,同时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这一大背景下,西部地区在吸收和引进外资方面逐渐领先,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工业和国有企业聚集的地方,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1.4投资主体变化明显,跨国公司增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所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这些投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技术含量差,开发能力低,产业关联度也不高,难以促进中国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的投资主体逐渐发生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华投资,西方资本所占比重不断扩大。伴随着中国开放性程度的不断提高,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接连登陆中国市场,目前,世界500强中,已经有400多家进入了中国市场。

2. 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1 外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宏观的产业结构来看,外资在三大产业的分布不合理,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则在逐步扩大。此外,外资在各大产业内部的分布也不尽合理。就第二产业而言,外资主要集中在加工业,对基础产业的投资较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较多,对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较少,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也显不足。就第三产业而言,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商业和金融保险业等能够短期获利的产业,而交通运输,通信等行业,外资所占比重较小,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2.2外资投资的地域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外资的投向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虽然近年来,中国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存在着巨大差距。2002年,排名前十位的东部沿海地区十省份利用外资所占比重达到2/3,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吸收外资总额分别占到全国的8.4%和1.98%,仅占广东省的32.86%和7.57%。

2.3利用外资对我国民族产业造成冲击

我国利用外资虽然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外资比重过大,对行业造成控制,又会对民族产业形成冲击。例如在福建省最大的26家三资企业中,外商独资16家,外商绝对控股9家,中方控股只有1家。其投资涉及金融、电力、化纤、玻璃、水泥、家用电器、石化、电子、造纸、房地产等行业。

3. 解决我国外资利用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我国在利用外资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产业导向,调整外资结构

我国政府应该根据不同行业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以引导产业合理调整,优化外资结构。第一, 要区别轻重缓急, 优先研究诸如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电子、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政策。第二, 在研究允许外商进人的领域时, 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放开限制。不适宜全面放开的可部分放开, 或先行试点, 对国民经济命脉产业, 垄断性产业或限制或严禁外商进人, 切忌不顾条件是否成熟,统统放开,否则不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安全。

3.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改善投资的硬环境,以吸引外商加大投资。要特别注意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商向中西部投资。在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外资的作用,以实现外商直接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的相互促进。

3.3采取政策优化外商投资布局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步伐。国家要在政策上向中西部倾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沿海地区禁止或者限制的外资项目,在中西部地区可以适当放宽。解决中西部地区资金短缺,合资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问题, 在合资企业控股问题上除少数重点企业外, 一般企业, 特别是负债亏损企业, 可允许外方占多数。对于外国政府的贷款或者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可以优先用于发展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参考文献:

[1] 尹俊超 王献敏.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外资.2011,(3).

[2] 杨建清.世界经济新形势对我国吸收外资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3 ,(10).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

上一篇:浅谈反向收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计量观必将取代信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