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的江苏镇江模式

时间:2022-10-17 07:39:37

案例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的江苏镇江模式

近年来,江苏镇江市京口区人社局在劳动保障监察实践中,全面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信念,坚持和谐监察理念,坚持依法行政观念,推出具有区域特色“劳动保障和谐监察工作模式”, 为全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体制建设和推进实施提供了优质、有效的软件支持服务,有力的维护了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据有关资料显示,这套监察工作模式推出后,不仅在省内周边地区城市得到悄然应用,远到山东、内蒙古等城市也得到认同采纳。实践表明,“劳动保障监察和谐监察模式”在网格化监察体制下有着很强的兼容性,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单一的劳动保障监察程序性规定逐步扩展形成“六大程序性模块结构”。例如,在巡查监察执法中,改变单纯监察执法(走程序)观念,突出“巡查送法”,开展“三送三进”活动。“进乡镇、进社区、进大项目企业”,“送政策、送法规、送劳动保障业务规程”,促进了劳动监察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每年都要发放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资料万余份,使“五条例一办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新法规政策逐步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了解掌握,增强了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予以充分理解和配合。又如,在举报投诉程序中,运用“四心”工作法,坚持“案前授法”,设置和谐受理程序,凸显和谐维权理念。再如,在案件处罚前实行“五个一”工作法。发一份限期整改指令书;再打一次说服催办电话;写一份催办信函;再一次研究案情;下一份行政处罚告知书,凸现“人性化”执法特点。

单兵孤进的劳动监察执法的逐步形成以“三个协同配合”为主的监察执法合力。极大的拓展强化了劳动监察执法的程序空间,使劳动监察执法程序有了左右支撑而不再势单力薄。一是在行政复议、听证、申请执行等程序模块上的协同配合。加强与法院执行部门的协调配合,所申请执行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案件全部执结到位。二是与工商、公安、工会、土地、卫生、建设等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主要在建筑企业工资清欠支付、童工和未成年工专项检查、三小企业专项治理、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监察执法中协同配合联合执法。并与总工会建立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保障诚信企业”互认机制以及重大劳动纠纷集访案件协同监察办理机制。与工商、土地、卫生、建设等部门建立了有关监察案件情况通报制度以及与公安部门的“110”联动等。三是劳动保障部门内部横向以及纵向的协同配合。内部横向协同近年突出表现为与仲裁部门之间案件管辖交叉关系的协调处理,与社保扩面联合执法案件的属地管辖协调等。

随着“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全区街道(镇)建立了6个一级网格,社区(村)建立了74个二级网格,同时,充实加强了监察协管力量,实现监察执法重心下移,监察受理窗口前移,在街道(镇)劳动保障所成立6个劳动保障监察中队,通过组织培训,聘任了82名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充实到每个社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劳动保障和谐监察模式”六大模块中的巡查专查程序模块、举报投诉程序模块、案件立案受理程序模块、案件调查处理程序模块逐步下放到中队试点运行。并增加了“用人单位数据库采集模块”,使“劳动保障和谐监察模式”的程序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目前已建立覆盖全区企事业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1900家。

上一篇:案例延伸:陕湘琼深穗五省市标准化建设各有特色 下一篇:案例内容:江西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