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设计 第11期

时间:2022-10-17 06:27:07

过度设计 第11期

摘要: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带给人类更高文明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设计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过度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基于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日益恶化而产生的担忧,一种对于设计的反思。本文从过度设计的表现、成因以及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来论述,以希能够使我们更深刻认识过度设计,更客观看待设计,从而做好真正的设计,避免过度的设计。

关键词:过度设计;社会发展;客观;有计划废止

可能没有哪一个领域像设计领域这样,如此的“自我矛盾”与“纠结”。一方面,人们在享受着由设计所带来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物质丰裕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人们批判着由设计所引起的时尚消费文化以及奢侈消费行为,又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归咎于设计。

依笔者拙见,对于真正的过度设计,我们不但要谴责、批判,而且还要坚决抵制,避免这一不良设计现象的存在。但是对于设计本身而言,我们还是应该客观、理性,从更深层次,更高视野,更长远的去对待。毕竟设计只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并非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现实中所存在的负面效应,有设计的问题,也有设计本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我们更应该客观的辩证的看待设计,既不无限夸大设计的作用,也不能低估设计的力量。应该既能享受设计带给我们的进步与快乐,也应该能够坦然正视设计所产生的问题与弊端。

一、关于过度设计

笔者以为,过度设计顾名思义,关键在于“度”上。何为“度”?《新华字典》中关于“度”字的释义有七个,其中前五个释义:①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②依照计算的标准划分的单位;③程度,事物所达到的境界;④法则,应遵行的标准;⑤度量,能容受的量;都在“过度设计”这个概念中有所体现。“度”既是标准、尺度,又是程度和容量,还是法则和标准。从这个角度理解“过度设计”,就是设计超出了需求标准,违反了设计法则,超了量,过了度。

二、过度设计的表现

现实社会中关于“过度设计”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设计被学术界和社会大众所诟病的主要原因。

比如一份最新的对全球电视机更新换代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里,电视更新换代的周期在全球范围内从8.4年下降至6.9年。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快,汽车、电器、手机、服装等等许多产品在远没有达到使用寿命之时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掉了,增加了消费负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产生了更多的垃圾和污染。

又比如产品的过度包装,一些产品的包装甚至已经远远大于产品本身的价值。据统计截止2009年,包装废弃物重量已占到固体废弃物的1/3,体积已达1/2,每年产生4000万吨包装废物,80%的包装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被送往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而被填埋的废品包装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分解。

再比如各地大兴土木,兴建的一大批“政绩工程”、“标志性建筑”,比如辽宁抚顺沈抚新城标志景观——生命之环,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造价上亿元。仅仅只有“观赏”这一项功能。

“过度设计”的表现有很多,笔者仅举几例。但是从这几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还缺乏资源保护意识,缺乏对发展的深刻认识。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消费,看待发展。

三、过度设计的成因

笔者认为“过度设计”的产生必然有其复杂和深层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因素

设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人类从蒙昧时代到现代文明的整个过程,并在这一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工业社会到现在的后工业时代,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新材料层出不穷,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当然,正是基于这一基础,也为各种“过度设计”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可能。

(二)社会文化、意识、国情、体制因素

“过度设计”的产生,笔者认为和我们国家的社会文化、意识、国情、体制也有莫大的关系。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社会的传统文化和大众的普遍意识中,对于“礼”与“情”倍加推崇和重视。这就有了《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正是这种“礼尚往来”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再加上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人们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消费观念,例如:炫富,攀比,盲目消费等,不经意中促进了“过度设计”的产生。此外,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生活节奏很快,“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快速发展需要,决定了产品周期缩短,资源消耗加快,“过度设计”的出现不可避免。社会体制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处于各种利益考虑,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甚至使环境遭到极大的污染与破坏。

(三)“有计划废止”制度

之所以把这一制度单独列出进行阐述,是因为笔者认为这一制度的产生是消费社会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过度设计”产生的重要原因。

产品的更新换代既是生产者的正常行为,也是消费者正常的需求,但是使其成为一种刺激经济和消费的手段,进而形成一种制度,还是从通用汽车公司的“有计划废止”始。这一制度从上世纪30年代起在美国的工业、企业界生根,而后影响到全世界,直至现在。这一制度,刺激了消费,犹如把消费者给“绑架”了,使消费者不断的消费而无法停止。

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刺激生产,这一制度的产生成就了无数的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深深影响了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和部门,直接导致了消费社会的到来,同时极大的加快了资源消耗的速度,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难以估量。

(四)设计师职业化与设计师个人因素

设计师作为设计活动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参与者,必然对“过度设计”的产生负有责任。广义上讲,“从第一个制造工具的人”开始,到1915年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成立,使工业设计职业化,设计师职业从无到有,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设计师是靠出卖设计而获得报酬的,这一工作的职业化,使得设计成为国民生产部门中重要的一部分,也使之成为一个行业、一种产业。设计师的职业化,为“过度设计”的产生创造了一定条件。设计师的个人因素也可能产生“过度设计”,比如设计师业务能力不高,会导致设计不能符合需求;设计师自身修养不够,设计理念中缺乏社会意识,缺乏对社会应有责任的担当,没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大局观;设计动机不纯,为了迎合低级趣味,单纯为了经济利益驱使;设计师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为了炫耀技术与能力,为了打造自身形象与品牌,强化个人风格……这些设计师的个人因素,都会滋生出“过度设计”的可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过度设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过度设计”是设计的“副产品”,她伴随着设计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阶段而必然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是“过度设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只要阶级社会存在,人的需求差异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过度设计”。

四、如何避免“过度设计”

笔者认为“过度设计”在现阶段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的,但是却可以减少和尽量避免。

首先应该深刻理解设计,区分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过度设计”,如果这一点都没有搞清楚,又谈何去避免呢?关于设计的概念专家学者所著颇丰,这里就不加赘述了。笔者只从设计的目的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笔者不认同将奢侈品斥为“过度设计”,也不反对时尚流行消费。笔者认为奢侈品代表了更好的品质,更美好的使用体验,更完美的服务。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体现了消费者的品味与地位。奢侈品与“过度设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必然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一瓶“香奈儿”香水与一辆普通汽车相比难道要耗费更多的资源吗?当然,有些奢侈品会消耗本已珍贵稀缺的资源,比如:使用藏羚羊毛做成的“沙图什”披肩,这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对于调节和平衡环境资源的巨大作用。

设计的目的是改善、美化人的生活,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我们不能只关注于人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人的精神需要;同样我们也不能只看到设计产品自然的物质属性,而忽略了其人文的精神价值。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设计产品的物质属性最多不过可以满足人对生理甚至是安全的需求,但是对于情感,尊重,自我实现则要靠设计产品的精神属性来实现了。

从设计为谁而服务的角度来看,设计在阶级社会里应该是为统治阶级而服务的。在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设计就是为人民服务。小平同志在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阐述中就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见温饱不是我们的全部理想,富裕美好的生活才是共同的目标。党和国家的政策能够与时俱进,我们的设计理念为何不可呢?致富不就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吗?我们的设计也应该在满足一般大众的需求的同时,还要为社会的其他阶层服务;在满足大众的一般需求之外,还应满足个体的特别需求。这不就是以人为本?这不就是设计的精神所在吗?

有时候矫枉难免过正,但板子也不能乱拍,失去客观与理性。真正区分哪些是“过度设计”,哪些是设计应该的面貌,是避免“过度设计”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避免和减少“过度设计”的手段也有很多种: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确立行业标准,加强宣传、监管和引导;社会树立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意识,弘扬艰苦朴素的传统作风,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与文化;加强二手商品的使用和废品的回收加工利用;设计师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设计思想与理念等等,都是减少和避免“过度设计”的有效方法。

五、结语

设计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手段。客观看待设计,反对“过度设计”,才是设计健康发展的保证。切勿因噎废食,不可矫枉过正!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我们站在历史的今天,回望250多万年以来人类自诞生之日起所走过的漫长历程,深知我们已无法回到那个没有机器,没有工业的原生态的世界了。我们唯有勇敢前行,客观、科学的去面对未来未知的世界。(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4]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6)

上一篇:倒春寒(组诗) 下一篇:从对立、三维角度阐发老子对道的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