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性风险不容漠视

时间:2022-10-17 05:31:14

市场结构性风险不容漠视

在股指涨幅越来越大,个股行情此起彼伏的背景下,防范市场风险显然比获取收益更重要。

如果从去年的10月28日算起,上证指数最高涨幅已达60%。半年左右的时间,股指能有如此表现,显然是难能可贵的。一方面,说明高层的擞经济救股市的举措已经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股指遭遇暴跌之后,市场信心正在逐渐地恢复。其实,股指虽然是反映股票价格波动的指数,但更是体现市场投资者信心的“信心指数”。

今年以来,从最初的能源、新能源、有色金属、高送转等板块的大幅上涨,到创投概念的崛起,再到“核高基”概念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市场已处于亢奋的态势。此时,监管层的警示又出现了。笔者以为,这是监管层向市场释放某种信号,其背后的寓意耐人寻味。

尽管如此,前年“5・30”那一幕不会被重演。毕竟,如今的市场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历经暴跌的洗礼,市场信心需要提振;金融危机背摄下,更需要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出其融资功能;创业板的推出与新股IPO的重启,同样需要市场信心来支撑。

经过短暂的几个交易日调整之后,自四月底开始股指又迎来一波上涨行情,但此“上涨”决非彼“上涨”。如果说此前的股指上涨主要由中小盘股、概念股带动的话,此次的上涨,则更多的是由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工商银行等权重股与蓝筹股推动的。而且,伴随着这些权重股上涨的,却是更多个股的下跌。

曾经的“大象跳舞”、“二八现象”似乎再次莅临市场,而且,此波上涨,许许多多的投资者又重新体验了“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感觉。实际上,在中小盘股、诸多板块的疯狂过后,市场上早就有人意识到权重股与蓝筹股随后的伺机而动。

毫无疑问,当年的‘“大象跳舞”也好,“二八现象”也好,那不过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盛宴”而已,中小投资者难以从中分食一杯羹。然而,就像“5・30”今年不会再次重演一样,此次权重股与蓝筹股的启动,同样不会重复过去的“故事”。

首先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法支持其股价持续走高。毕竟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宏观经济的回暖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况且,“猪流感”的暴发与蔓延,无疑会对全球经济起到负面作用,国内亦不例外。

其次是今年市场面临着大小非解禁股与限售解禁股的冲击,而在前年大小非解禁股的规模相对而言要少得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要小得多。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市场信心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尽管股指出现了60%左右的上涨,但市场信心与前年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此前市场消息频频导致股指大幅下挫已经提供了最好的诠释。另外,IPO重启的压力,创业板的推出等,都将对权重股与蓝筹股的表演带来考验。

因此,在目前“二八现象”、“大象跳舞”重现之时,投资者更应该防范市场的结构性风险。其实,股市几乎每年都有机会,准确地把握才是关键。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风险至上,即使错过本次机会,还会迎来下一次。而如果在股价处于高位时惨遭套牢,不仅备受煎熬,最后还有可能落得“割肉”出局的命运,特别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更是如此。市场需要激情与热情,但却不能失去理性。否则,必然会受到“冲动的惩罚”。

上一篇:航天信息:崭新的“三金”之路 下一篇:美国经济出现结构性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