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7 05:01:15

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证不变色;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进 思考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国目前已经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处于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些有利条件为进一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为推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文化条件。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形式上和语言上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同,并最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曾指出,“各级党委应当大力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二、深刻认识当代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掌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信仰,才能焕发出旺盛生命力。脱离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是空洞的,是经受不住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

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其理论的指导作用。

其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引领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普遍真理,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形式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使理论走进群众,让群众掌握理论并转化成群众的强大武器,才能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和智慧。

再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才能沉着应对多元化思潮的挑战,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种思潮的冲击下性质不变和方向正确,这无疑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的理论武器,以应对各种挑战。

三、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不动摇

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立足于时代需求,从理论的主体和功能的角度,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作出准确的定位,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在实现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路径。

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之诞生之日起就强调,理论的作用在于武装群众,理论只有变成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武器,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想成为群众手中的武器,实现被群众所掌握,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始终以群众为中心,围绕人民群众开展大众化。

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坚持教育区别对待原则。教育区别对待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区分受众层次,把握不同受众体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采取恰当的传播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和普及。事实证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认同程度以及认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

再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坚持形式通俗化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在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准确性前提下,紧密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等特征,努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形式下功夫,真正做到语言形式符合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简洁、精炼的文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四、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有新的思路、新举措、新路径。其一,在内容上把马克思主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变成实际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赋予其鲜明的实际特色;

其二,在形式上,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取得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三,在时代性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要注意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世界性,赋予其时代特色。

当前,只有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具体实践中,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使之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并逐渐内化为群众的观念、意识和素养,才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真正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够真正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2]建国以来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0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上一篇:高校篮球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成效及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