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应急机动作战军需保障机制的建立

时间:2022-09-25 10:40:59

新时期应急机动作战军需保障机制的建立

摘 要:应急机动作战军需保障,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繁重的保障勤务,要做好这项保障工作,就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对军需保障的不同要求,本文将主要探讨军需保障的特点和规律,并确定不同的保障原则和方法,并阐述新时期应急机动作战军需保障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应急机动作战;军需保障;机制

应急机动作战军需保障,是指应急机动作战中的伙食保障、野战炊具和燃料保障及被装、装具保障。军需保障是应急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应急机动作战始终,是一项最经常、最细致、最具体、最繁杂的保障工作。其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机动作战军需保障的特点

(一)准备的紧迫性

军需准备的紧迫性,是由突发事件的特点、性质、规模、地域和时间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应急机动作战受领任务急,准备时间短,军需物资的筹措紧迫而困难。各类突发事件的共同特点就是事发突然、情况紧急,急需部队快速出动、紧急处置。通常部队受领任务后,准备时间仓促,有时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则只有几个小时。部队的准备主要在后勤,后勤的准备则主要是军需物资。军需部门不但要在短时间内备足主副食品,还要准备罐头、饼干等熟食品;不但要备齐各类炊具、厨具,还要准备好各种运载工具,等等。在被装、装具方面,除按规定的标准携、运行被装、装具外,还要根据不同突发事件对被装、装具的特殊要求,准备齐全机动的被装和装具[1]。

(二)保障的连续性

军需保障的连续性,是指军需保障贯穿于应急机动作战的全过程。巩固和维持部队战斗力,离不开军需保障的连续性;突发事件的持续性,也决定了军需保障必须保持连续性。提高和巩固战斗力需要军需保障的连续性[2]。应急机动作战战斗力的形成,是人与武器装备的有机结合,而人又是战斗力的能动的、主要的因素。军需保障则是官兵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维持部队旺盛的斗志、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的直接的物质因素。

(三)保障的社会性

一方面,应急机动作战受领任务紧急,准备时间仓促,难以在短时间内筹措到所需的全部军需物资,大量的通用军需物资还是靠开进途中或到达处置地域后就地、就近筹措,以弥补部队储备之不足。另一方面,军需物资特别是给养物资保质保鲜要求高,特别夏季执行处置任务,由于天气炎热,更不允许携、运行过多的主副食品,大量的给养物资要靠就地筹措。因此,离开了社会上的通用军需物资部队是难以维持长久的。再一方面,军需物资消耗快、用量大,在长时间应急机动作战中,只靠前送供应是来不及的,只有就地、就近筹措军需物资,才能保持军需物资供应的不间断性。

二、新时期应急机动作战军需保障机制的建立

由于应急机动作战涉及的面广、类多、变化大,在军需保障中,应根据不同的应急机动作战、处置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战法和战术的运用,确定不同的保障方法。

(一)机动伴随、动中保障机制

机动伴随、动中保障机制,是指军需保障分队或人员,运用专用车辆、机械,在跟随部队行动中,实施军需保障的方法。机动伴随、动中保障机制,通常在部队向事发地开进,或部队运用“多路推进、分别包围”、“追击抓捕、搜歼首要”的战术时采用[3]。这种保障方法的优点是:军需保障力量与应急机动作战力量同步行动,紧紧伴随,便于及时保障,提高保障的时效性;便于及时了解部队军需物资消耗情况,实施准确保障,避免断供或重复供应。充分发挥军需保障载体的机动性、灵活性优势,实施快速筹措军需物资,为机动伴随、动中保障提供物质条件。采用此种保障方法,要合理配置军需保障力量,根据保障对象的需求量和保障工作量配置保障力量,总的原则应是精干、高效、合理;保障载体要保持良好技术状况。

(二)密切协作、快速保障机制

密切协作、快速保障机制,是指军需保障分队到达处置地域后,在后勤部有关部门协同司令部门、政治部门,快速展开、快速传递信息、快速沟通军需物资筹措渠道、快速组织保障工作,共同完成军需保障任务的方法[4]。在营房部门的密切协作下,指导中队(连)搭建临时伙房、食堂和主副食库,便于分队组织伙食,指导支队(团)建立被装库、给养库和生活服务中心,实施“一条龙”服务;在财务部门的协同下,搞好军需经费的领报和分配工作;取得卫生部门的配合,搞好饮食卫生;在运输油料部门配合下实施快速机动等。在司令部的密切协作下,及时了解部队处置地域、部队任务、行动计划和兵力调整情况,便于军需部门早作准备,制定军需保障计划;根据防卫需要,及时派出防卫力量做好防卫工作,确保军需物资的安全。

(三)统分结合、灵活保障机制

统分结合,是指在处置应急机动作战中,根据事态发展和战术变化,采取统一保障与分散保障相结合的方法;灵活保障,是指根据部队需要和当时、当地的实际,选择适当的保障手段和形式实施军需保障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在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从“大兵压境、武装震慑”战术向“条块分割、多路突入”战术转换时采用。具体是,在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运用“大兵压境、武装震慑”战术时,军需保障以支队(团)为单位建立军需物资供应中心,统一筹措和供应军需物资。在应急机动作战部队采用“条块分割、多路突入”战术或“精兵突人、抓捕首恶”战术时,以各路部队为单位自行保障,必要时,“中心”人员分组对各路部队实施保障。在保障方法上,应视情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并充分发挥现行军需保障装备的作用,高质量地完成保障任务[5]。采用灵活保障的方法,要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乱,活而有序,一切从部队需要出发,注重保障效果。

(四)建制组织、分队保障机制

建制组织、分队保障机制,是指参战建制部队充分利用本级后勤和上级后勤加强、配属的军需保障力量,对本级部队和加强力量逐级组织军需保障,以中队(连)为单位自行实施军需保障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在建制部队处置应急机动作战,部队集结或封控暴力犯罪团伙时运用。其优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在本级后勤的统一指挥下实施军需保障,保障关系明确,便于组织保障工作;二是便于对各分队同步保障,保持保障工作的平衡性和一致性;三是有利于军需保障分级组织和终极管理,实现军需保障的有序性和军需管理的严密性。

三、结语

随着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军需保障依靠市场、依托社会是必经之路。由于长期以来,军队后勤实行的是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体制,部队办社会的问题普遍存在,既增加了非战斗人员编制,也加重了国家的负担,部队始终是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履行职能。应急机动作战时必须向着社会化保障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搞好部队保障。这样,既便于部队轻装上阵,也有利于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不但减轻了部队自身的负担,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有利于集中力量和精力完成应急机动作战任务。

参考文献:

[1]夏世镜. 提高应急抢险中的军需营房保障能力思考[J]. 水利水电技术,2013,03:79-81+86.

[2]胡德生. 后勤军需装备精确化管理研究[J]. 物流技术(装备

版),2013,08:97-99.

[3]陈铁,付群. 军需保障力的提升对策探析[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6:82.

[4]杨德云,费炳强,何根生. 加快转变军需保障力生成模式探要[J]. 军事经济研究,2012,02:57-60.

上一篇:食品检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超声波传感器在矿井提升机减速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