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27 04:46:26

高校篮球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忽视了篮球运动本身的趣味性,教学方式和模式单一,使得学生对于篮球教学不够重视。作为高校篮球教师应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篮球比赛的时间,以培养学生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相结合的运动习惯。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篮球运动在大学生中普及面广,篮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篮球教学是篮球运动的一个部分,不脱离篮球运动的范畴,因此它具有篮球运动游戏快乐的本质。胡伊青加所说:体育的过程是一个让游戏者全身肌肉灵魂都感觉到幸福与愉悦的极乐体验。在这种极乐体验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另一种“运动”形式,那就是“球类运动”。球类运动之所以更具魅力,就在于它更让人快乐,更符合游戏特征,因此,篮球教学中含有游戏的快乐特征是不言而喻的。

一、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选修篮球课的学生对篮球教学没有兴趣,只对自由活动和比赛充满渴望,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我认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背离教学宗旨,过度追求技术教学,教学质量低。长期以来,高校篮球的传统教学扭曲了“健康第一”的宗旨,按照“移动一持球一传接球一运球一投球一上篮一教学比赛”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贯彻始终,过度追求技术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低。

2.教学大纲安排不科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缺乏娱乐性和灵活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体育课课时比较少,本科院校一般为公共体育课,其中一年级是基础课,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任务,二年级开设以专项技术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专项选修课。而一些高职院校则开设一年半的体育课,抛去基础课,专项选修课课时就更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开展“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教学缺乏娱乐性和灵活性,因而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积极性。

3.教学编班不合理,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质量低。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篮球的兴趣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在选修时不能很好区分,以至于一个班中存在诸多层次的学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全面照顾。

4.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差。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教学是一项模仿性极强的教学,它要求教师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既重“教”,更重“学”。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教学时不少动作不易做到标准规范,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个别高校引进多媒体设备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多数高校教学手段仍比较落后。

二、解决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要改变我国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健身娱乐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

1.改变传统技术教学,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篮球教学过分强调篮球技术和技能的教学,背离篮球教学的宗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在传授学生篮球技术的同时帮助树立坚固的篮球健康意识,养成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习惯,进而全面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2.打破教学大纲枷锁,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常篮球教学中应该打破教学大纲枷锁,根据教学内容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有针对性,将篮球知识、技术、技能、战术意识和方法以及团队精神、意志品质、道德修养、主动性、自信心和强烈的胜利欲望等篮球文化教育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篮球知识、理论、文化教育和能力、素质、人格培养的同时开展娱乐性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实施科学编班,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学生的基础、兴趣、态度差异大,要根据选课学生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类别差异,实施科学分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选同类课学生的知识基础、态度、爱好等因素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与辅导。

4.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广泛吸取了各类艺术手段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看各阶段篮球技术动作及完整技术动作的篮球多媒体教学片,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问的内在联系,找出动作技术的关键。同时,利用多媒体重播、慢放等功能,使瞬间的动作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定位,并对关键的动作进行提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模仿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篮球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游戏的快乐本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师应该深刻体会“体育教育是达成完人教育的唯一途径”这一深刻内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一点一滴的向学生揭示体育的本质与内涵,展示精彩、优美的方面。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一个优美的,赏心悦目的示范可以胜过万语千言。

篮球运动的魅力在于瞬息万变的攻防转换、默契的团队配合、对抗中所展现的力量与优雅,还有处理复杂局面的机智灵活,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投入这项运动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每次课都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为学生阐述自己对实战的理解和执行能力,那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实用的技术和意识,从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这项运动,并且踊跃的投入到其中去,从而获得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这才是好的篮球教学,才能达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伊青加.人,游戏者[J].1985.

[2]李力研.我的体育观:游戏[J].1988.

[3]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J].1983.

[4]孙民治.高等学校教材――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杨伟青.大学篮球专项选修课分层递进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6]王宗平,赵国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1999,(2).

[7]王斌.论高校体育课考评制度的改革走向[J].体育科研,2001.(2).

上一篇:浅谈上好90后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 下一篇: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