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画本质非现实性及其两个层面

时间:2022-10-17 03:22:10

论动画本质非现实性及其两个层面

摘 要:动画作为独特的艺术传播类型,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是,人们对动画的本质的认识到现在为止,还不能算全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动画的本质进行了探讨。首先,先谈了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的定义,指出了非现实性是动画的本质。然后,从动画表现载体的物质化和动画记录载体的物质性来谈了非现实性的物质层面。紧接着从假定性、工艺性、综合性、抽象性与表现性等方面论述了动画本质非现实性的美学层面。

关键词:非现实性 表现载体的物质化 记录载体物质化

动画是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它从远古开始萌芽,一直到现在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视听方式。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动画只是在纸质或者赛璐珞上进行表现的一种艺术方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如今的动画已经与原来的动画有了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我们在认识动画的本质的时候很难集中的进行概括。

一、非现实性的物质性

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动画这门综合艺术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即便是具有非现实性的本质特征也需要有物化的表现载体与表现手段。动画的成像制作要依照视觉暂留的原理。这意味着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人的眼球作为被刺激载体必须要有接受信息的功能;第二,绘制的图稿要依据人的眼球的接受信息的原理来进行适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早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在娱乐的活动中,就已经无意识的运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了。周密《武林旧事》在记述临安“灯品”时说:“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这就是“走马灯”,一种在南宋时期极为盛行的玩具。人们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1824 年,英国生理学家Peter Mark Roget发表了论文《关于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发现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

1825年,英国人John A. Paris运用视觉暂留原理,制作成一种名叫“留影盘”的玩具:在一块圆板的一面装放一只鹦鹉,在圆板另外一面装置一只空鸟笼;再用两根联系着的皮带绑捞这块圆板,然后使劲的旋转。当旋转的飞快的时候,我们就看到鹦鹉飞到笼子里去了。

1832 年,比利时科学家Joseph Plateau发明了诡盘。这些装置都是动画的原始雏形,推动了动画视觉艺术的发展。

1877年,法国人Emile Reynaud在前人发明的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进,制造了一架用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通过不断改良,创造了他的光学影戏机。1892年10月11日,Reynaud在巴黎有名的蜡像馆Grevin Museum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并运用了活动形象与布景的分离、画在透明纸上的连环图画、特技摄影、循环运动等主要技术。因此雷诺一般被认为是动画的创始人。

后来,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装置活动电影机。并在电影实践中发现了停格再拍的原理。以James Stuart Blackton为代表的各国早期动画电影人开始制作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以前一直在特制的纸张和赛璐珞片上来表现,现在动画已经发展到无纸化操作了,大大节省了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虽然记录的是创造出来的影像与声音,具有非现实性,但是离开了现实的载体,意识形态的事物也是无法进行变现的。动画记录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了。人们记录想法不仅仅用纸和赛璐珞片了,也可以记录在胶片,磁带,磁盘,光盘以及各种便携式存储介质中。放映方式也不单是通过放映机用灯光投射到屏幕上,还可以借助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来进行播放。

然而,不管是运用先进的技术还是落后的技术来进行制作与传播,他们都很好的把动画的本质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表现。

二、非现实性的美学层面

美学层面的动画指的是动画艺术。即以动画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音画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里在银幕空间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创造世界并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

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动画不光是在技术上机械的记录思想历程,它更多的是传达特定的内容与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动画比电影更加注重故事的讲述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因此,在非现实性的动画影像中,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美学特性:假定性、工艺性、综合性、抽象性与表现性。

(一)假定性

动画影像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视觉形象,在面对观众之前完全是动画艺术家的假设,形象假设、动作假设、表情假设、环境假设、声音假设。观众被动画似乎逼真的视觉和听觉所感染而产生的幻觉以及想象力所认同,明知不是真的生命却要信以为真的被感动、被说服。

动画在播出形式上虽然是采用胶片的方式,但是熟悉动画的人都知道,传统的动画是在物质材料上完成绘制,然后拍摄成胶片的,它的制作过程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并且,动画的造型和运动都与一般的常规运动有差别,这和电影是不一样的。动画中的角色都是非现实的角色,即使我们能够看到象《谁陷害了兔子罗杰》这样的真人卡通电影,让我们有一种认为那里面一切都是真的的错觉,我们也不能否认,罗杰是假的,动画人物都是假的。

动画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没有哪一部动画片是完全表现现实的。即使故事是现实的,形象也是非现实的。动画给了创作者想象的空间,他们可以不必理会自然规律,不必理会社会生活,天马行空,用他们觉得合适的方法去表现人物,表现生活,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这是思想上的假定性。

(二)工艺性

在动画的物质性里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动画片可以用很多的材质来表现,并且需要很多人来完成各部分的分工。通过对各部分的带有美术感的加工,才能得到符合审美的作品。

动画工业化生产是动画艺术与技术成熟的标志。体现在合理的计划性与生产程序化方面,即前期的一些案头设计工作以及具体表现的工作,包括:文学剧本、文字分镜头剧本、画面分镜头剧本、对白台本、录音台本、生产进度表、造型设计、 镜头画面施工设计、动作设计与表现以及背景绘制等。动画创作工艺流程:创意构思――文学剧本――文字分镜头――导演阐述――人物设定――环境设定――形象设计――画面分镜头设计――标准造型设计(人物、场景、服饰、道具)――美术风格设计――镜头画面设计――填写摄影表――原画动作设计――背景绘制――加中间动画――描线与上色(电脑、手工)――校对拍摄――剪辑――录音――声音与画面合成。整个这一套流程是创造的过程。

在动画制作工艺性上体现的最多的是中国学派的水墨动画。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美影厂对水墨片投入巨大,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就连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直到现在,水墨动画的制作工艺都是属于国家机密。只是可惜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也使得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

(三)综合性

动画片融合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吸收了音乐、美术、戏剧、雕塑、建筑、摄影、影视等诸多元素,通过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创造出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符合自身特点的独特艺术风格。

动画吸取了多种艺术门类而形成综合性的审美特性,就其实质来说,乃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有机综合。正因为如此,作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它克服了传统的纯时间艺术难以充分表现空间和传统的纯空间艺术难以表现时间的局限与不足,既可以充分表现时间又可以充分表现空间,因而具有巨大的表现潜力和艺术可能性。它克服了其他纯视觉艺术难以满足人们对听觉形象的审美需求和纯听觉艺术难以满足人们对视觉形象的审美需求的局限,而且融合了创造性的非现实表演,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四)抽象性与表现性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只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

1946年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提出了"抽象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由于动画在画面表现上具有美术的特性,我们可以认为,动画的表现也具有抽象性。

因此,动画创作者可以通过画面表现超过画面客观意义的主体感受和意趣,进而追求新的美学特征。一些实验性动画短片,就是依靠线条、图形、色彩、声音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这应该是动画片的一个更高的境界吧。在表现性方面,通常的动画表现方式主要包括了动作和造型的夸张与变形,创造性的镜头语言,声音效果等。这几个元素构成了动画片艺术表现的主要方法。

我们经常在动画作品中看到速度上的夸张与物理性的夸张变形,这种夸张与变形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在动画中,这种对物体直接运动关系的极端表现能够很好的加强作品的艺术感。在镜头运用方面,动画片也在努力创造电影艺术无法创造的镜头感觉。比如,有时表现物体直接的透视关系的时候,就会采用一些特殊手段,这在电影镜头中也是不可能出现的。声音效果的运用也是以艺术表现为主的。比如在人物摔倒的时候镜头中经常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来增强艺术效果。

三、动画本质非现实性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动画本质非现实性的物质性是什么?它是形式的载体,是形式表现的载体,也是在美学层面上,表现假定性、工艺性、综合性、抽象性与表现性这几个美学特征的载体。可以说,物质性是美学层面的基础,决定了美学层面表现的好坏程度。

那么,这是不是就是说物质性的意义要大于美学性呢?其实,美学层面的构成与不断的完善可以帮助我们继承已有的美学形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新的美学形式。而建立新的美学形式对于动画来说是尤其重要的。美学的完善与创新需要不断的磨练,需要通过反复的物质化的练习来达到质的飞跃。创新完善后的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来进行美学的物质性表现。应该说,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先后之分。

以上,我们粗略的探讨了动画本质的非现实性以及他的两个层面,对于要认清动画本质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注重对非现实性的物质性和美学层面的研究,不但要熟悉动画是怎么做的,还要知道怎么才能做的漂亮,并且能够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的美学模式,愉悦大众的生活。

上一篇:浅谈室内色彩设计 下一篇:浅析鲁迅翻译理论体现的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