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婚姻家庭“危”与“机”

时间:2022-10-17 02:08:50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婚姻家庭“危”与“机”

[摘 要]在当代社会的变革中,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术界中有一种倾向性的观点,将其视为“婚姻危机”、“家庭危机”。对此,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理论,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当代婚姻家庭问题,辩证地分析婚姻家庭的“危”与“机”,对于当前婚姻家庭理论研究及实践,对建设和谐家庭,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家庭危机;辩证;和谐家庭;价值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10 — 02

一、当代婚姻家庭的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使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社会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其密切关联的婚姻家庭也同样发生着变化,出现新情况与新问题,产生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

在对当前婚姻家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中,较有代表性、倾向性的观点是“婚姻家庭危机”论。

一是:欧洲多元化婚姻日趋明显,签约婚姻、“公共婚姻”、“宾客婚姻”、“开放式婚姻”等。

二是:美国“非爱情性”婚姻增多,婚姻物质化取向日益明显;夫妻关系忠诚度降低,夫妻关系恶化;家庭矛盾升级、家庭暴力加剧;离婚率急剧上升,家庭稳定性下降,单亲家庭大量出现;成年人两性关系紊乱,未婚生育和少女怀孕激增,同性恋婚姻兴起,生育率下降。美国传统家庭观念和模式摇摇欲坠。

三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生活质量在总体上提升的同时,伴随着婚姻家庭内在的矛盾对立,如:传统家庭美德与外来婚姻文化对撞、家庭结构断层、夫妻生活缺失;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教育功能与养老功能的缺位,家庭代际关系矛盾突出;“包二奶”、“养小三”婚外情屡见不鲜,早婚、买卖包办婚姻、重婚、纳妾等违法婚姻日渐复苏。

四是:西方学者把当代的婚姻家庭发生的变化概括为六大危机,又称"六D 危机",即违背期望(Deviations from expectations)、丧失荣誉(Disgrace)、经济萧条(Depression )、家庭成员分离(Departure of family members )、离婚(Divorce )、死亡(Death )。

总之,按照“婚姻家庭危机”论的观点,婚姻是爱情的枷锁,家庭是婚姻的坟墓。这种观点既没有全面反映婚姻家庭的历史与现实,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家庭历史观相悖的。

二、当代婚姻家庭的危与机并存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客观的辩证的认识婚姻家庭的危机。可以看到,当代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两者即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既有肯定的方面,也有否定的方面。当代婚姻家庭的变化,不仅有“危机”,而且也有“生机”。

(一)婚姻家庭的基础观,由一维性转变为多维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能够解决衣食住行。在古代社会、乃至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婚姻的目的和家庭的功能,主要侧重于满足生儿育女和维持经济生活的需求。“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1〕物质财富是婚姻家庭考量的首要因素,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则退居为次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婚姻家庭金钱关系时指出,“资产阶级撕破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面的温情脉脉的纱幕,把这种关系变成了单纯的金钱关系”。〔2〕“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3〕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两性实现平等,左右婚姻的除爱情之外的其它因素都不将存在的时候,与婚姻才能真正统一,爱情也才是婚姻的基础和唯一条件。“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妇女为金钱而献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4〕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婚姻的本质是爱情,当物质财富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婚姻家庭本质的实现就有可能变为现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这就产生了婚姻家庭基础观的考量由一维性向多维性转变。

现代的婚姻家庭观的多维性转变,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成为主要目的,一方面,追求物质财富,经济因素成为当前缔结婚姻的重要参考指标。另一方面,追求爱情,满足双方生理、心理多方面的精神方面需求;追求情感依赖和寄托关系、传宗接代、延续家族血统,追求婚姻、爱情、性的统一。

(二)婚姻家庭的价值观,由一元化转变为多元化

现代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广泛、密切,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婚姻家庭习俗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多元化取代一元化关系,具体表现为:

首先,传统的“从一而终”婚姻关系及“三纲五常”家庭道德观念,向恋爱自由,自主婚姻,两性平等的追求多元化的个人幸福转变。这种转变是对传统与现代的婚姻家庭观念的扬弃,是辩证否定式的兼容并蓄,表现为婚姻家庭与社会进步的一致性,这是婚姻家庭发展的新事物,它代表着婚姻家庭发展的方向,是应该提倡和坚持的。

其次,婚姻家庭价值观受西方“性解放”观念的影响,性、爱、婚姻的观念趋于多元化。当婚姻家庭中的性、爱、婚姻观念和行为,与社会的法律、道德要求相吻合或符合社会的法律的要求,但与传统的道德文明相悖的,并以追求婚姻家庭的爱情和幸福为目的,是应当加以肯定的。

再次,当婚姻家庭中的性、爱、婚姻多元性与社会的法律、道德要求相悖,如重婚、纳妾、“包二奶”、、、买卖婚姻等陋习,这种愚昧落后、消极颓废的腐朽婚姻家庭价值观,虽然在一段时期,一定社会群体中存在,但这种婚姻家庭的腐朽元素,与传统、新生婚姻家庭观格格不入的,是应该剔除的。

婚姻家庭价值观是具体的、历史的,他的产生与发展即具有历史的连续性,也具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差异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根据我们对古代最文明、最发达的民族所能做的考察,一夫一妻制的起源就是如此。它决不是个人的结果,它同个人绝对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因为婚姻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5〕对现代社会考察,多元化婚姻价值观既是恋爱自由,自主婚姻,两性平等关系,又兼有夫妻双方与权衡利害的内容。

三、婚姻家庭的主体,由核心家庭取代传统家庭

核心家庭是美国人类学家G.P.默多克在《社会结构》(1949)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核心家庭(或称主干家庭)即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合而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包括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已婚子女和未婚子女。默多克从亲属关系方面把人类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复婚家庭、扩大家庭等三种基本单位,其中核心家庭是其他几种家庭形式赖以扩大的基本单位。

核心家庭特点是对亲属网络依赖性较小,独立性、灵活性、机动性较大,具有、生育、教育、经济、娱乐、情感交往等功能。这种家庭有利于形成家庭中的平等关系、平等权利、平等嗣系,简化家庭人际关系,减少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实现家庭中的民主,有利于培养青年人的独立性,满足不同代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它削弱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两代人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帮助和救援,在老人赡养和儿童抚育方面带来一些实际问题。

核心家庭是现代都市和工业社会最主要的家庭模式。1982年在中国进行的五城市家庭研究证实,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6.41%,居各种家庭模式之首。

不可否认,核心家庭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和缺失的倾向。因此,现代婚姻家庭价值观在传承传统婚姻观念,兼顾家庭,强调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基础上,对传统思想进行改造和创新,注入核心家庭的时代精神,以“个体本位”为主,注重婚姻中个体的感受。

四、婚姻家庭形式,由相对单一向多样化转变

现代婚姻家庭其形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如核心家庭、扩大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再婚家庭、周末夫妻、AA 制婚姻、不育婚姻、跨国婚姻、无性婚姻、不婚行为等,使婚姻家庭形式由相对单一的传统模式向多元化现代模式方面转变。

对此,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描述的,“在第三次浪潮文明时期,家庭将长期没有一个单一的形式。相反,我们将看到高度多样化的家庭结构”。

未来的婚姻家庭“各人在选择他们的生活的道路上获得解放,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愿望和需要,选择或创造自己的家庭形式。这种转变,是在尊重婚姻家庭成员的爱情与幸福的的愿望和需要基础上的理性选择,是人类婚姻家庭文明发展的大道。不可否认,那种不尊重婚姻家庭成员的爱情与幸福的的愿望和需要,将“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6〕的婚姻家庭,是不会有发展空间的,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的。

五、高离婚率与高品位婚姻家庭生活追求,呈正比趋势

现代社会出现高离婚率,一方面,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因素的考量相对下降,注重婚姻生活质量的观念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的离婚氛围影响、社会舆论压力的宽松,离婚手续的简化等婚姻家庭的外在条件变化有关。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婚姻观念的改变,女性提出离婚的比例逐年增多,“情感离婚”、“无过错离婚”占多数。

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指出,在什么条件下婚姻是允许离异的,也就是说,在什么条件下婚姻按其实质来说是已经离异了。尊重婚姻,承认它的深刻的合乎伦理的本质。对于个人愿望的软弱就会变成对于这些个人本质的残酷,变成对于体现在伦理关系中的个人的伦理理性的残酷。〔7〕

高离婚率虽然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但却能使名存实亡的婚姻解体,夫妻双方从婚姻家庭的情感纠结中解脱出来,解放被压抑的个性,进而寻求新的、高品位婚姻家庭生活。因而,高离婚率、短期婚姻、试婚等,对于男女双方而言,是对幸福的选择,是对对方选择的一种尊重。可以肯定,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反之,则是婚姻家庭的历史退步,是社会的退步。

六、异性婚姻与同性婚姻并存,同性恋逐渐被社会认同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婚姻家庭观念有了更广泛的内容,曾被人们认为违背伦理的同性恋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并存,表现了社会文明对婚姻家庭成员个性与幸福的尊重、宽容。

目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 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一些高官公开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民众看重诚信而非性取向”。这些事实表明,绝大多数欧洲人在观念上已经不认为同性恋违背伦理,不是什么需要隐瞒的丑事。

人类对同性恋的态度,从古希腊的崇拜,到中世纪的鄙视和迫害,再到当代的正视和理性对待,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违背伦理”的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自相矛盾、但其却以人的内在和自然生物本性力量,向社会历史和当代证明自身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不仅存在,而且同样重要。

总之,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启示人们: 在婚姻家庭关系上人类对自己的本性和社会规范关系要给予同等的、适度的兼顾。这是婚姻家庭的幸福之道,是社会和谐之道。

〔参 考 文 献〕

〔1〕〔3〕〔4〕〔5〕〔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77-95-88-89-77-78.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469 .

〔7〕马克思.论离婚法草案〔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84-185.

上一篇:克山县干旱分析及成因探讨 下一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发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