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代价”,建起“沙漠中的绿洲”

时间:2022-10-17 01:19:02

切入“代价”,建起“沙漠中的绿洲”

前不久,县教研室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活动,执教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的《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对于这样一篇语言朴实、主题鲜明的散文,怎样进行独特构思,真是难煞了大家。我也不例外。

确立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肯定不错,但作者仅仅是为了传递这一思想吗?我翻开课文,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体会,渐渐觉得这样的理解似乎太过肤浅。作者的内在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走进课文,字里行间中阿联酋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和热情随处可见。建设家园的目的又是什么?再细细探究,文章透视出的应该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中的两句话——“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和“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好”更加坚定了我的理解。循着这样的突破性解读,我同时陷入了教学构思的困惑:怎样围绕这样的思考进行教学设计?如果抓课后习题也行,但突显这一主题就会拐了弯儿,流程还很繁琐。怎么办?

想不出思路的时候,我一头又埋进了课文中,一段一段读,段与段连起来读。渐渐地我发现文章有一个关键的文眼,那就是“代价”。作者围绕“代价”写出了花费的财力,围绕“代价”又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建设绿洲投放的精力、时间、汗水、人力等等。这样串联起来一看,文章不就是对“代价”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吗?顿时,我脑中的设计思路有了生根的切入点——抓“代价”。于是,这课的教学设计瞬间有了主线。

围绕“代价”,经过三次试教终于形成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什么叫“代价”?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付出了哪些“代价”?顺势切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本段学习,主要抓住三个“买来”引导体会花费的财力之大。然后,通过“挖去”“填上”“埋下”等动词感受付出的精力、人力之大,毅力之久。由此,深入感受出为了建设绿洲,阿联酋人民付出了无穷的智慧。那么,回顾课文其他自然段,你还感受到他们付出了哪些“代价”?学生的思路因为“代价”一词的生动诠释,轻松地抓住关键语句分别解读出了其他的含义。如,抓住“地上没有一片树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体会出他们为了建设绿洲付出了爱心、时间;通过聆听补充的资料和阅读“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这些句子,学生感受到在气温居高不下的沙漠中养育花草树木是需要园林工人付出汗水和心血的,等等。就这样盘旋往复,“代价”的内涵在诵读体悟中变得丰满灵动起来。

在充分悟读之后,我围绕“代价”进行小结: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不惜一切代价。这代价有看得见的财力,更有看不见的智慧、汗水、时间、精力等等。接着,现场将学生刚才的发言撰写成一首简短的小诗:绿洲是需要财力保障的∕绿洲是需要爱心呵护的∕绿洲是需要智慧创造的∕绿洲是需要汗水浇灌的∕绿洲是需要情感滋润的……读完追问:仅仅这些就够了吗?那还需要什么呢?学生争先表白。

此时,我没有急于收官,而是顺势抛出话题——“那么,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建设出的绿洲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遥远的迪拜街头去看一看。”这时打出题头插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动笔描述,自然转入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练后评价,感觉绿洲的“美丽”没能表现出来。于是我缓缓播放了一组优美的绿洲图片,在学生啧啧赞叹中我再次启发:“你在赞叹什么?请再次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刚才写的改一改、加一加,相信绿洲的美丽就在你的笔下。”

紧接着,我跳出“代价”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从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建设绿洲的行为背后,你悟出了什么?”这一问题摆脱了惯常的环保主题,直指核心,走进了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学生沉思稍许,结合前期自己的感受,展开了深层次的个性化解读。或言敢于挑战恶劣环境;或言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或言改变环境需要智慧;等等。预设的多种答案远不及学生鲜活的思考,课堂掀起了又一轮高潮。■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叶挺桥小学)

上一篇:例谈新课标给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的启示 下一篇:我的“教海探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