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相关影响因素Meta分析

时间:2022-10-17 12:59:30

中国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相关影响因素Meta分析

【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依据询证医学要求对相关医学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将中国已婚妇女宫颈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来,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其95%CI为:首次年龄191(123,297)、首次怀孕年龄290(133,630)、结婚次数434(218,864)、孕次240(126,456)、HPV2549(423,15375)、经济收入588(023,14764)、初潮年龄1052(056,19654)、肿瘤家族史506(270,951)及吸烟 236(164,337)。结论:本研究综合发现,首次年龄、首次怀孕年龄、结婚次数、孕次、HPV、经济收入、初潮年龄、肿瘤家族史及吸烟均为宫颈癌发病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宫颈癌;影响因素;Meta分析;病例对照

Meta-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vical cancer among Chinese married womenLI Li1, CHEN Lingying1, LI Dandan2. 1.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ingbo City Beilu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ingbo 3158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heng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 Shaoxing 312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vical cancer among Chinese married women using meta-analysis. Methods: Based on evidence-based medical requirements for relevant medical database, a comprehensive search was conducted to screen relevant studies of cervical cancer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ases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Meta-analysis was then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OR value and 95% CI of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cluded age of having the first sexual intercourse of 191 (123, 297), pregnant age for the first time of 290 (133, 630), number of marriage of 434 (218, 864), number of pregnancy of 240 (126, 456), HPV of 2549 (423, 15375), income of 588 (023, 14764), age of menarche of 1052 (056, 19654),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of 506 (270, 951) and smoking of 236 (164, 337). Conclusion: All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are found to b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vical cancer.

【Key words】Cervical cancer; Influence factors; Meta-analysis; Case contrast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志码】A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1]。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发病例约13万,占世界发病人数的28%[2]。许多学者对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机制至今尚未明了。目前研究认为宫颈癌发病可能与早婚、早育、多产、密产、性生活过早或紊乱、卫生条件差、人病毒(HPV)感染、吸烟和妇科病史有关[3-5]。本研究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国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严格的评价和分析,以分析宫颈癌高危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分别以宫颈癌、影响因素、危险因素、病例对照为检索词,对CNKI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并辅以手工检索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关于中国已婚妇女宫颈发病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检索语种为中文。

12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1)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相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2)各个研究均有开展年限及发表的年限。(3)各个文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类似。(4)提供OR值及95%可信区间。

剔除标准:(1)无对照组文献。(2)重复发表文献。(3)原始数据不完整,无法利用的文献。(4)统计方法不正确的文献。

13质量评估

为排除偏倚及其对数据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1)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否正确。(2)研究设计是否合理。(3)统计方法是否恰当。

14资料提取

由两人分别进行评价。按照纳入和剔除标准逐一筛选,最终纳入1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有病例1173例,对照2901例。

15数据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包(RevMan50)进行统计学处理。异质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当研究结果P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2结果

21资料收集

本次研究共检索文献732篇,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和摘要,排出与本研究目的不符的文献;然后阅读156篇文献的全文,再次筛选出21篇文献进行评估;其中有11篇文献因数据不完整而排出,最终纳入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见表1。

表1纳入的宫颈癌病例对照研究基本情况表编号作者发表时间文章出处研究类型样本含量病例组对照组1王金桃等2004山西医科大学病例对照1291432周芩2006山西医科大学1:1病例对照1251253赵温2008北京妇幼保健院1:3病例对照772314高岩2013辽宁省肿瘤医院病例对照10010005程海萍2007青海大学医学院1:1病例对照1011016李建2010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病例对照1122007庄勋2008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1病例对照99998张淞文2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3病例对照2868589于彦丽2011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1:1病例对照646410王季青2014株洲市妇幼保健院1:1病例对照8080

22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采用NOS制定的8条标准对采用的文献精选质量评价,结果8分的文献有4篇,7分的文献有4篇,6分的文献有1篇,5分的文献有1篇,故纳入的文献质量较高。

23异质性检测

采用Review Manager 50 软件对各个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测,结果发现首次年龄、首次怀孕年龄、结婚次数、孕次、HPV、经济收入及初潮年龄均存在异质性(P≤005,I2>7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吸烟和肿瘤家族史因素同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见表2。

表2异质性检验数据汇总影响因素纳入文献I2 (%)P模型首次年龄≤231,2,7,9900004随机首次怀孕年龄≤231,2,4830007随机结婚次数>13,4,553

24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应用Review Manager 50 软件对各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OR值及95%CI结果表明,首次年龄、首次怀孕年龄、结婚次数、孕次、HPV、经济收入、初潮年龄、肿瘤家族史及吸烟合并后的OR值均>1,且以上所有危险因素的合并统计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Meta分析结果影响因素χ2合并后的OR值95%CI首次年龄≤232951191(123,297)首次怀孕年龄≤231196290(133,630)结婚次数>1425434(218,864)孕次2088240(126,456)HPV10602549(423,15375)经济收入8888588(023,14764)初潮年龄≤1419441052(056,19654)肿瘤家族史308506(270,951)吸烟268236(164,337)

25发表偏倚的评估

观察纳入Meta分析的各个危险因素的漏斗图发现漏斗图基本对称,Meta分析结果发表偏倚相对较小。

3讨论

Meta分析是通过系统分析具有相同研究目的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旨在提高统计检验效能,评价结果的不一致或矛盾的一种研究方法,其能处理大量文献,在临床疾病的诊治、预防及卫生服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6,7]。本次研究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中国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个研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应用定量合并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宫颈癌全面的危险因素的定量指标。本研究综合发现,首次年龄、首次怀孕年龄、结婚次数、孕次、HPV、经济收入、初潮年龄、肿瘤家族史及吸烟均可造成宫颈癌发病的风险。

31HPV感染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明确提出,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HPV感染的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是没有HPV感染者的217倍[8],而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了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宫颈腺癌患者HPV检出率为70%[9],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HPV检出率几乎为100%。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而初次性生活过早、多次阴道分娩、人工流产及吸烟等均为宫颈癌发病的辅助或诱发因素[10],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 对于任何有2年以上者均应筛查HPV感染,以及时诊治宫颈癌。

32生殖相关因素

早婚、结婚次数过多、多次妊娠、多次怀孕或多次分娩均会增加宫颈癌发病的风险。研究显示,2次以上阴道分娩者宫颈癌发病风险是≤2次者的19倍[11-13],这可能与阴道分娩使宫颈易发生损伤,而使宫颈上皮细胞易受外因致病因子的侵袭有关。人工流产术使宫颈受到机械性创伤,增加宫颈被病毒、细菌等感染的机会进而引起宫颈移行带区上皮化生,在修复过程中容易引起细胞分化不良,进而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再逐渐发展成癌[14-16]。结婚年龄或初产年龄较小者,由于其生殖道发育不成熟,宫颈黏膜对致癌物质、细菌、病毒等比较敏感,且其处于性生活活跃期,也会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研究显示,初次性生活

33月经因素

月经初潮年龄和月经周期与宫颈癌有关,初潮年龄早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18]。此项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

34经济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较好的家庭中的妇女患宫颈癌的风险较经济较落后的妇女发病风险降低。可能经济较好的妇女受教育程度较高,宫颈癌相关知识普及率较高,平时能多注意关注个人卫生及伴侣卫生。

35吸烟

一些烟草致癌物可破坏吸烟者的宫颈上皮细胞,使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许多研究曾报道过吸烟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高危因素,吸烟可能成为HPV的辅助因素。不仅主动吸烟会造成宫颈癌发病风险增高,长期被动吸入大量烟草烟雾同样会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研究显示每周有≥1d主动或被动吸烟≥5分者宫颈癌发病风险为未被动吸烟者的403倍[19]。在中国女性被动吸烟的情况较为普遍,也使得这一研究结果更有意义。

36肿瘤家族史

临床医学研究证实,宫颈癌具有遗传易感性,因为宫颈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涉及多基因结构变化或异常表达[20]。本次研究表明有肿瘤家族史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风险远远高于没有肿瘤家族史的妇女。虽然宫颈癌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但各种后天因素也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而这些影响因素具有叠加作用,因此,对于有宫颈癌家族史者,应给予较大的关注与医疗监护,避免危险因素累加。

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与原始文献的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中,纳入的文献均为CCS,使得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也更有说服力。笔者在进行Meta分析时,发现各影响因素无明显为异质性,且通过对各数据分别采用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时,表明合并结果可信度较高。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该研究不包括未公开数据; 第二,对照组人群多为住院患者,缺少大规模横断面的研究; 第三,部分文献报道研究结果时,只报道了影响因素的OR值及其95%CI,而未列入中间数据,因此,不能进行Meta分析中的Macaskills、Beggs几个计算发表偏倚的检验;第四,不同文献作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哑变量设置不同,而原始中间数据缺失,无法分析一些影响因素可能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扩大研究范围,综合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危险因素的差异,进一步识别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列干预措施,减少宫颈癌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林丹,蒋惠萍,张易,等.广州社区女性宫颈HPV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广东医学,2013,34(16):2563-2565.

[2]王颖.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14,21(3):345-347.

[3]张淞文, 赵群, 王涛, 等.北京地区子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分析1∶3病例-对照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7): 947-949.

[4]Lee,Eun-Joo,Park,Jeong-Sook,et al.Preditors associated with pepeated papanicolaou semear for cervical screening. Asia Oncol Nurs, 2013,13(1):28-36.

[5]Wannapha Settheetham-Ishida,Chamsai Pientong,et al.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cancer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detailed analyses of sexual and smoking behavior.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012,13(11):5489-5495.

[6]曾晓冬.宫颈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69-170.

[7]马超,惠慧,高海燕,等.被动吸烟与宫颈癌关系的Meta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 22(4):415-418.

[8]庄勋, 顾晓梅, 何爱琴, 等. 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28): 4053-4056.

[9]World Health Orgnization.Women’s health.Media Centre,2013(9):334.

[10]谭训清.HPV与CIN、宫颈癌的关系探计.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5):107-109.

[11]文彩虹,冯晓庆,门诊患者宫颈癌现患率及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420-422.

[12]Sitakan Natphopsuk,Dr.supat Sinawat,et al.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cancer in partients treated at Srinagarind hospital:Environment,behaviors and HPV infection. Khon Kaen University,2010:98-106.

[13]郑晓霞,李琼珍,李玲,等.宫颈癌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实用癌症杂志,2014(3):314-316.

[14]刘肃霞,杨永秀,杨惠萍,等.甘肃武都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2):2793-2795.

[15]徐铁兵,邢春英,王维琴,等.35245例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中国性科学,2012,21(4):11-14,18.

[16]周英文,吉桂琴.年轻化子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回顾性临床分析.医学信息,2014(20):260.

[17]苏光,李明艳,孙鸿博,等.宫颈癌医院机会筛查与社区筛查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6):429-431,480.

[18]聂小玲.出血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联.中国性科学,2013,22(10):6-9.

[19]聂小凤,许榕仙,李健等.叶酸与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宫颈癌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106-109.

[20]芮平.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中国性科学,2012,21(7):48-50.

(收稿日期:2014-08-28)

上一篇:一个卫生巾网爆,半部粉丝营销史 下一篇:本期主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