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在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和护理

时间:2022-10-16 11:29:34

中心静脉导管在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和护理

文章编号:1008-6919(2007)09-0145-01 中图分类号:R730.6 文献标识码:A 【疗效观察】

摘要: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常需进行胸腔穿刺,反复引流并给予胸腔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反复穿刺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和并发症气胸、血胸的发生[1]。将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穿刺中,克服了原有技术的不足,减少了胸腔穿刺的次数。我科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将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胸腔内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和药物治疗恶性胸水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恶性胸腔积液 引流治疗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0例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1 -72岁,平均45.5岁,均经过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且经B超、胸片、CT确诊有中等以上胸腔积液,其中肺癌35例,食管癌18例,乳腺癌29例,原发性肝癌7例,恶性淋巴瘤1例。

1.2材料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一套 ,3M敷贴一个,输液器一条,引流袋一个,无菌手套一副。

1.3方法 B超定位下选择最佳治疗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后以中心静脉导管盒中的套管针穿刺,确认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拔出套管针,然后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导丝置入胸腔内约10CM-15CM,拔除导丝,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待干后用3M敷贴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去掉输液管的两端,保留调节器,将导管和引流袋连接即可。可间断引流或持续缓慢引流,待胸水排尽后,通过导管注入化疗药物。留置时间3-20天。

1.4疗效判定标准及结果[1]:

1.4.1标准:(1)显效:治疗后经X线、B超证实无胸液或少量胸液,持续30天以上。(2)有效:经治疗后胸液减少到原来1/2以下,维持30天以上而不需要再抽液。(3)无效:治疗后胸液无改变或增多,治疗后30天内必须再抽液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结果:90例共置管95例次,经导管注药101例次,显效38例,有效3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约为82%。共发生导管滑脱7例次,在90例置管注药病例中有19例患者注药后24小时内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5℃左右,未作特殊处理,72小时后自动消失。

2 护理

2.1置管前的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抽取胸水是缓解症状和治疗的必要措施,而置管能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并发症,危险性小和携带方便等特点,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2.2置管中的护理配合[2]

室温适宜,置管时一定让患者感到适宜,能耐受,适宜暴露患者,采取坐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交代患者穿刺过程中不要咳嗽、活动,有不适感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表情、面色和脉搏的变化,如出现心慌、气喘、脉搏快等症状,立即停止穿刺,让患者平卧实施救护。

2.3置管后的护理

2.3.1局部护理:在导管留置期间,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3M敷贴有无固定不牢现象,询问患者有无痛痒不适等过敏反应。若无不适可每周更换敷贴2-3次。

2.3.2引流和注药的护理:首次放水1000ml后,然后引流速度控制在50ml为宜。确认胸水持续引流彻底后,将稀释过的药物经导管注入胸腔,注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注射过程中观察导管处皮下有无渗液及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出汗等症状。注射完毕,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导管后,用导管夹子夹闭导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注药完毕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加强咳嗽和深呼吸训练,促使肺部早日复张。

2.3.3营养支持治疗:反复放胸水可丢失大量蛋白质,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除静脉补充血浆、蛋白外,还要告知患者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脂肪及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为主,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3 讨论

胸腔抽取胸水并注射药物是治疗恶性胸水有效和常用的方法。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注射药物,穿刺次数多,创伤大,并发症多,使患者遭受许多痛苦和不便,且抽液过快、过多,可使胸腔内压力骤降,发生肺水肿,纵隔摆动或循环衰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恶性胸水具有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较少发生并发症,可长期保留的优点,引流过程中可动态观察胸腔积液情况,可随时留取标本送检,并且可经导管胸腔内注入抗生素激素及化疗药物等,增加了治疗效果,大大方便护理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主编,实用肿瘤内科学[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95

2 邓健,徐廷慧,李成琳,等,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9:672

上一篇: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手术室绩效薪酬分配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