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绩效薪酬分配方案探讨

时间:2022-06-28 11:13:09

手术室绩效薪酬分配方案探讨

我科室自1999年实施绩效薪酬二次分配方案,至今已实施过四种方案,现介绍如下:

1 四种分配方案

1.1 第一种分配方案(1999年至2001年实施)

第一种二次分配方案是初始摸索阶段。具体方法如下:按收费单上收费金额的多少进行量化,每台手术巡回、洗手护士各记1分,若没有洗手护士,巡回护士记1分。绩效薪酬的发放:出勤占科绩效薪酬总额的1/2,收费金额占科绩效薪酬总额的1/2,由于收费标准有一定的偏差性,这种分配方案表现出了工作质量、强度与绩效薪酬不成比例。

1.2 第二种分配方案:(2002年至2004年实施)。

1.2.1 根据手术分类标准,按手术分类记分。如:阑尾炎、剖宫产记1分,直肠癌、乳腺癌记3分,食道癌记6分等。

1.2.2 同一部位的辅助手术加辅助手术分值的一半。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共记1分+2分×1/2共2分。

1.2.3 根据时间长短记分。如:植皮手术、手外伤等按1小时记1分,以此累加。

1.2.4 各种感染手术。如:乙肝、梅毒、结核、绿脓杆菌、艾滋病病毒感染手术累加1分。

1.2.5 奖励:无论白天或夜班急诊,手术不分大小,急诊费5元,节假日的优诊手术费按手术大小不等。在全院各项比赛活动中获前三名者奖100元(包括全院护理理论、操作、体育比赛活动、文体活动等)。

绩效薪酬的发放:每月的总分值占科绩效薪酬2/5,出勤占科绩效薪酬3/5。

护士长绩效薪酬=(每月科绩效薪酬总额―优急费)÷全科参加分配的人员数+奖励。

科室人员绩效薪酬=每人分值×每分金额+出勤绩效薪酬+职称系数+奖励

器械、收费班绩效薪酬按科室人员的平均数发放。

此种绩效薪酬分配方案出现了有的手术时间短,但分值高,有的手术时间很长,但分值很低的问题,跟手术分类、手术医生快慢有关。

1.3 第三种分配方案(2004年至2006年实施)

是在第二种绩效薪酬分配方案的基础上,把总手术时间加进去。每例手术时间为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开始至出手术室为止,以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为依据,必须同麻醉记录单同步。

绩效薪酬的发放方法:每月的总分值占科绩效薪酬1/5,总手术时间占科绩效薪酬总额的1/5,出勤占科绩效薪酬总额的2/5,职称系数占科绩效薪酬总额的1/5。此种分配方案表现出总手术分值与总手术时间不同步的问题,有时相差还很大。(职称系数:护士1.0护师1.1主管护师1.2副主任护师1.7护士长1.7)。

1. 4 第四种分配方案(2007年开始实施)

单纯按照手术护理单上的总时间累计。

绩效薪酬的发放:时间占科绩效薪酬2/5,出勤占科绩效薪酬2/5,职称系数占科绩效薪酬1/5。

2 讨论

自从1999年至今实施的四种绩效薪酬二次分配方案,由初始的不成熟到后来的逐步完善,更适合手术室工作特点,更公正、公平,受到了科室人员的普遍认可,它使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由定性发展到定量,公正地反映了科室人员工作业绩,调动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计较工作时间,解决了因科室急诊手术多,周六、周日加手术多,正常手术时间长,护士长排班难的问题,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和医生、病人的满意度。第四种绩效薪酬分配方案减轻了护士长每月划定手术分值的工作量,进一步体现了绩效薪酬分配的公正合理性,同时缓解了与各手术科室之间因手术安排而引发的矛盾,加快了手术科室床位的周转,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中心静脉导管在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和... 下一篇:儿童眼外伤术后迟发性眼内炎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