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复习效率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6 10:53:04

提高生物复习效率的几点思考

摘要:提高学习效率是近些年的教学热点词汇。尤其在高三复习中,如何依靠科学的复习方法,去繁取简,提高复习效率,轻松完成备考,更是每位考生的理想目标。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总结了生物学科在高考复习中的几点思考,从学科特点入手,把握复习思路,提升复习效率,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提高;复习效率;思考

在高三复习中,时间短任务重,门类多题量大,考生往往疲于应付,疲惫不堪。依据学科特点,有章有法,掌握科学学习与答题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实现有效复习,已然成为高三复习的必要之选。生物学科,是一门规律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复习也必然是有章可循。

一、运用生物学观点,提升学科驾驭力

正确运用生物学观点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考查生物现象、研究生命规律的有利T具,更是我们迅速掌握生物知识的有效途径。

高中生物学习中,常用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有:生命物质性观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命的整体性观点,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观点,生态学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统一的观点等。高三复习中,用生物学观点来整合知识,应用时会得心应手。在复习细胞器一节时,运用细胞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结构是功能的基础,有什么样的结构必然存在对应的功能,有什么样功能应有相应结构做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嵴的存在增大了内膜表面积,附着更多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有氧呼吸高效进行。高尔基体具有大囊泡、小囊泡等各种囊泡结构。高尔基体具有包装、发送分泌物的功能,囊泡内含有分泌物,囊泡脱离高尔基体后,与细胞膜融合,将内容物分泌到细胞外,实现其包装、发送功能。囊泡这样的结构与其分泌发送功能密不可分。

由结构想到功能,由功能分析应有的结构,将这样的生物学观点正确运用,融于日常复习中,实现从深层次理解学科特点,运用生物学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提高知识掌握和答题的专业性,无形中增强驾驭学科的能力,对提高高三复习效率大有裨益。

二、内化知识体系,丰富网络结构

生物学的现象、规律、原理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生物知识不只是简单的记忆,更多的是理解深化。将知识串起来形成网络,形成结构体系,在需要时有效提取是生物教学的常用方法。但网络化不是学习知识的目的,简单的网络化也不能达到深层次理解知识的目的。将知识深层次地体系化,多层面构建网络,多角度探究,方能融会贯通。

生命的结构基础,教材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其中大多属于客观性介绍的记忆性知识。当然高考复习如果只停留在记忆层面,那是远远不够的,复习时要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体系,构建成网络。以分泌蛋白形成为例,可如下构建网络:

从以上关系可以看出,同一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梳理,内化知识体系,深层次思考知识结构,多维度搭建知识网络,分析它们的内涵外延,有助于从更深层次理解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也有利于站在一定高度,审视知识,从而能够实现得心应手地运用知识。

三、关注例外性,提高答题能力

生命活动是规律的,这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其生命活动的诸多偶然性又决定了我们的学习要关注例外性。生物知识的例外性丰富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是典型性不可缺少的补充,对生命规律的全面把握,离不开对例外性的充分了解。

高三复习中,例外性知识也往往是命题人习惯的考察点,例外性试题已经成为现在生物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答生物试题时就必须充分考虑生物知识的各种例外性,在日常复习中对例外性生物知识应多加关注、多加梳理、充分准备。如这样一个习题: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结构最简单的细胞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含有的细胞器种类都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答案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是例外。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答案B,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只有拟核。DNA在真核细胞核中一般为线状,在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拟核中常见为环状。质粒为环状。答案C,人体细胞中,成熟的红细胞就是个明显列外,没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生物膜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共性。故答案D正确。

生物学中的例外是非常多的,如: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跨膜方式是主动运输,但红细胞则是协助扩散;大部分人体体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但口腔上皮细胞是无丝分裂等等。在复习时应特别注意“一般”“通常”等词的外延。

四、突出教材实验,提升实验题解答能力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生物教学核心任务之一。科学素养包括多方面,实验与探究能力是其中重要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中,对实验题的考察愈发潮流化,比重也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如何有效复习实验题成为高考复习的重要课题。

翻看近些年各省份考卷实验题部分,由教材中实验改造、变形而来还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实验题的复习绝不应该脱离教材,对教材中的重要实验更要反复演练、多加拓展、多做思考和整理。在教材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中,从实验材料选取的角度,为什么选择苹果和梨做实验材料呢?除了因为它们富含还原性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不含色素。实验是通过显色反应来观察现象的,如果实验材料带有颜色,就会对实验现象中的显色反应产生遮盖。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凡是显色反应实验,都不应选用带颜色的材料,如果实验中色素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在显色鉴定前应将色素除去。

有这样一高考试题: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人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人该表中。

不难看出,本实验为教材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变形。目的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梯度浓度的NaCl溶液。实验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溶液浓度为0.9%,在浓度低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清水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过多而破裂;在浓度高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且浓度差越大,现象越明显。但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膨胀或皱缩的细胞形态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态,称为自动复原,因为离子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答案:(1)实验思路: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出NaCl质量分数0.3%、0.6%、0.9%、1.2%、1.5%的溶液。②取6片载玻片,标记为1~6,滴加适量且等量的红细胞稀释液滴在1~6号玻片上,再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0.3%、0.6%、0.9%、1.2%、1.5%的NaCl溶液。③制成临时装片持续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做好记录。

(2)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兔红细胞的形态变化表

从上题可以看出,日常生物复习中,只有熟练掌握好教材实验,才能灵活将这些实验所涉及的方法、技能迁移到新的试题中去,有效解决新问题。

上一篇:假人空投试验六分量天平研究 下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