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

时间:2022-10-16 09:22:46

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

摘要: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治理机制的结合。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增强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公司治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的问题。在这一系统中,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风险管理要有一个适时的风险管理组织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要加强风险管理需完善内部环境,加强风险管理可改善公司治理的效果。

关键词: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治理机制

一、公司治理理论

(一)公司治理的定义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习惯上称其为公司治理结构,主要从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阐述, 关注的是公司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关系。

(二)公司治理的内涵

1.公司治理的核心功能是进行科学的决策

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合理统一。治理的核心功能是利益各方如何参与的决策,决策权力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中配置,简言之,就是进行科学的决策。

2.公司治理是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组合

内部机制是指公司通过内部管理的方法来管理与监督公司业务而设计的制度,比如董事会运作的方式、内部稽核的设置及规范等。

外部机制是指通过外部压力迫使经营者放弃私利,全心追求公司利益,例如政府法规对公司的控制及规范等。

公司的有效运行和科学决策不仅需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发挥作用的内部监控机制,而且需要一系列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来发展作用的外部治理机制,如公司法、证券法、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社会审计和社会舆论等。如将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结合,则公司治理就更加科学有效。

二、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1. 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2. 风险管理的作用

(1)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公司经营的稳定。

(2)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3)风险管理有利于公司造就稳定的经营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并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风险管理产生的原因

风险形成的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三个:

1.市场经济存在

不断变化的市场,存在着各种风险,如利率、汇率、商品供求等风险。

2.竞争存在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竞争过程中,事先很难预料胜负就必然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并且法律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很可能使公司无力招架。

3.决策的不完备性

由于环境的复杂,加上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对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决策也具有风险。

(三)风险管理的组织和策略

1.风险适时管理的组织基础

一个垂直有效的风险管理的组织应上至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至风险管理部和公司的管理业务部门。

(1)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

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由它确定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政策。为确保公司在资本运营中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应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确保公司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准确的反应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指出主要风险区;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定期向董事会报告风险方面的有关问题。

(2)风险管理部

风险管理部是以总经理为管理主体的风险管理层,是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风险管理机构,有经营管理层和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组成,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制定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贯彻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进行风险评估,全面汇报公司的风险状况;监督业务经营管理部门的操作流程,促使其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审查各业务部门的风险报告并评价其风险管理业绩。

(3)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是风险的日常管理责任者,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既要执行风险管理部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又要协助并支持风险管理部汇报和反馈有关信息。

2.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指公司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确定公司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

一般情况下,公司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方法,对能够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金融手段进行理财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等方法。

(四)风险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风险管理对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生存发展都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撑作用。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2.了解本身的风险大小和风险发展阶段

3.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类型的风险

4.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5.从长远效果的角度控制和监督风险

三、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理

(一)健全公司治理,完善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

1.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股权结构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应优化董事会的构成,正确发挥董事会的战略决策作用。要实现股东主体多元化并授予独力董事具体事务的决策权,独力董事职责定位侧重于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审查以及对会计信息批露的监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监事会,让更多的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参与到公司监事会当中,不仅应包括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监事成员代表和职工代表,还应包括选聘债权人代表参与监事会中来。

2.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竞争的经理人才市场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必须建立竞争性的经理人才市场,让具有经营才能的管理人员脱颖而出,受公司制度约束并根据经营业绩获得相应报酬。只有公司同时注重激励机制与约束制度,才能挖掘经营者的潜力,让其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保证公司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长盛不衰。

3.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

良好的内部环境应包括公司权力机构的权利有效制衡,公司的资源合理利用,风险管理科学,内部控制有效,生产经营效率高以及适合公司发展的公司文化等。同时必须优化监管环境,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建立以独立董事、监事会、审计等多元化监管体系是保证公司有效运转的重要措施,要增强监管受托责任,实施多样化的监管手段,还应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加强信息披露,加强群众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对违规者实施严厉的惩罚就是强有力的监管

(二)加强风险管理,改善公司治理效果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认知度

加强我国公司风险管理,首先,在公司内部树立起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信息沟通渠道将风险信息反映给有关管理者,最后由决策层制订防御措施并传达给公司员工实施。其次,公司可以考虑成立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公司所面对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风险管理部门要制订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日常风险防范和危急事件的应对与处理。

2.风险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1)建立适合本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

(2)合理识别和评估风险。

(3)制定有效措施防范和处理风险。

(4)建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3.营造风险管理文化,促进公司治理结构明显改善

公司应加强监控方面的职能和手段,提高独立董事、监事及内部审计在公司内的监督。另外,公司内部也可以组织一些风险评价,鼓励员工反映公司内部存在的一些风险隐患,形成一个开放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

(三)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1.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安排所决定的公司目标、决策人及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都围绕风险展开;风险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而决策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决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治理结构中各部分的人员需要承担所分配的一定风险并获得相应的收益。这些引发公司治理产生的因素实质都属于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2.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风险管理架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是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研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风险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宋静,戴伟.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预警的互动分析[J].会计月刊,2008.(6).

[2]和丽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财会研究,2006.(7).

[3]侯雪筠,柳锦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机制研究[J].商业会计,2009.(5).

[4]潘秀丽.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应与风险管理相融合[J].财务与会计,2008.(7).

[5]李映东.公司治理、并购与绩效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公司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

[7]高超英,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关系探析[J].财会研究,2006.(8).

[8]张文红,浅析财务风险的适时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8.(3).

[9]刘新宇,论现代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J].财会研究,2008.(19).

[10]陈进国,林辉,王磊,公司治理、声誉机制和上市公司违法为规行为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5.(6).

[11]陈晓东,关于先进制造企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9.(3).

[12] Shleifer A.,S. Singh,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Summer,P.94.

上一篇:亲亲相隐制度的法律重建 下一篇:浅谈现代风险测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