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GDP与CPI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8-25 12:33:10

浅析中国GDP与CPI之间的关系

摘要:中国GDP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速达到8%-9%。与此相应,消费者物价指数处于较低状态。表面上,中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失业率却稳步提升。通过解读中国的GDP、CPI之间的关系, 对造成这两个指标间的独特关系的原因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GDP变化率CPI通货膨胀

一、引言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国家)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比方说一年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美元(或欧元)价值。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个人消费价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拟从中国1985 - 2009年经济发展的实质,探讨期间国民生产总值(GDP)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间的变化关系, 特别对百姓关注的CPI变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以助于政府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

二、1985―2009年GDP增长率与CPI

(一)1985―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变化趋势

图1中国GDP增长率

由图1可知, 在1985―2009年期间,中国GDP增长率始终在10%左右上下波动。1992年达到最高的14.2%,1990年最低为3.8%。1985―2009年, 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地运行, 期间虽有波动, 但GDP年增长率保持在10% 左右, 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地高位运行。与此同时, 物价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 在1985―1996年中,物价大幅上涨,而在1997―2006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2007―2009年间,由于资源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回归,人力费用上升以致推高产品成本,引发了新一轮的物价上涨。

(二)1985―2009年中国CPI变化趋势

图2GDP增长率与CPI之间的关系

由上图可知,CPI指数在不断波动。但从总体上来看,CPI指数自1985―2009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92年到1996年,中国曾连续5年物价大幅上涨,物价上涨指数曾在1994年达到24%,随后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物价上涨指数回落后,在1998年、1999年、2002 年的三年中出现过负增长。2003 - 2006年中, CPI均保持在100以上,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这种态势在2008年出现了转变,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上涨,CPI上升到105,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CPI变动的原因在于:第一,中国的CPI权重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在美国的CPI中,住房权重占到四成,而中国不计入CPI。而中国CPI中食品的权重占到三成以上。于是食品价格的变动对于CPI的变动有很大的原因。CPI的权重改变周期很长往往跟不上人民生活的变化。比如,在美国CPI权重的变化往往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而在98年时,CPI的比重中还不加入手机这个物品,所以,从这个来看中国的CPI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通货膨胀率。第二,CPI中除去食品和资源价格后,有一个被称为核心CPI的东西,而中国核心CPI没有太大的变动。因为,在国际上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变动会很大,所以有时候不被考虑为一个对于经济衡量最重要指标。

(三)GDP增长率与CPI的变化关系

如图2所示,蓝色的线代表1985至2009年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红色的线代表1985至2009年CPI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之前,GDP增长率有时高于CPI,有时低于CPI;1996年之后,GDP增长率均高于CPI。总体来看,CPI的波动小于GDP增长率的波动。我国在1988年至1991年期间,GDP增长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同时CPI也处于低位运行状态。1996至2007年,我国的GDP高速增长和CPI 的低位稳定并存,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需求增长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可以解释2008年上半年显著的通货膨胀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会造成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但GDP增长率不一定与CPI成正比例关系变化。

三、结语

中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处在这个转型期的经济有其独特的特点。GDP增长率与CPI密切相关,但两者之间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变化。CPI主要受市场发展的影响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商品从短缺向相对过剩的转变、商品价格改革、消费结构的升级、CPI构成的限制及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CPI变化的因素。为了更好的把握他们自身之间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曼昆. 经济学原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王智勇.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1981 - 2003)[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1).

[4]贾楠,刘大勇.中国转型期GDP、CPI与失业率关系之考察与分析――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运用[J]. 科技创业月刊,2008(2).

[5]陈希娟.CPI与GDP, M2的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2009(4).

上一篇:大兴安岭初探 下一篇:论大学生婚恋心理及教育干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