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08:53:25

体育教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 要:阐述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了激发学生情感动力的作用,并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改革;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情感动力;学生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多是让学生模仿教师或按要求练习。教师讲什么、做什么,学生就按教师要求去听什么、练什么。学生被动学习,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师必须站在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放到更高的层面来贯彻和理解。而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个主要因素组成的非智力因素,决定着学生上课情感动力的发挥。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是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和方法:

(一)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前提

在体育课上,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否则,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就会受到限制,就会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随时激励、启发学生,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同时,不断取得成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有疑难问题,鼓励他们提问。遇到一时难以作出正确答案的,可以和他们一起商讨,直至寻找出答案,这在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为接下的动作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础环节

体育理论对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开阔视野,特别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情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有关知识,才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对体育的热爱,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情感动力。

(三)规范化教学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的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有它的结构特点、运动规律和它特定的规范要求,所以在体育课中加强“规范”化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身体态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而且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也是培养他们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活动兴趣的关键所在。

讲“规范”,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把每个动作的“规范”向学生讲清楚,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有科学的依据,诱导学生掌握正确“规范”动作。为此,教师必须从理论上吃透教材,真正弄懂动作的原理,掌握动作的实质和规格,做到准确、清晰、精练、通俗易懂,才能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讲“规范”,就是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做到“规范化”,准确优美。规范的示范动作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如舞台演员精湛的艺术表演那样,能给人以深刻而又直观的形象感受。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优美的示范与语言相伴随,互相补充依靠,鼓舞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他们跃跃欲试。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结构特点,合理选择示范的位置、示范的角度、示范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定态和分解示范、正误示范、慢动作示范等形式达到示范准确优美,让学生赏心悦目,借以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

正确“规范”动作定型的形成,是多次重复强化而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保障有足够的时间严格地按“规范”要求去练。其中“严”是练的关键。只有严格要求反复多练,才能做到动作“规范”化的定型。

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有利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总称。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个主要因素组成。在体育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有效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最活跃、最积极、最兴奋的学习状态。

(一)有效调动教与学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能利用教材特点,结合独特的教法组织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则能达到情感唤醒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前期曾严格遵照《大纲》备课,授课也极为卖力,但由于忽视了灵活性、全面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学生的练习也就没精打采,身顺而心违。后来,笔者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更新和选择相应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知识水平、心理生理特点,将那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内容选进课堂,结果也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动力,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共振”,高了学习效率。

(二)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使其不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快、喜悦、欢乐、感兴趣,学习活动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节约了心理能量,减轻了心理压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学生在课堂则表现为积极思维、刻苦学习,并敢于质疑提问,发表见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富有爱心,树立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意识。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的意义,不断强化积极情感,培养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体育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运动心理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委会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任宏伟,男,1968-,本科学历,新疆北屯高级中学中教一级教师。)

上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浅论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