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的分析

时间:2022-10-16 08:35:10

“谜”的分析

小时候,大人们常让我们猜谜。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的谜语:一个老汉,睡到早饭;听到碗响,起来就抢。谜底是舀饭的勺子。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谜语时,心里居然想到的是隔壁小冬子家的那个懒汉爷爷,就脱口说出了他的名字,至今还被人们嘲笑。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画》,其实就是谜底。

大人们的意思,也许是要训练我们小脑袋瓜子的思维能力,在愉悦的音韵中让我们建立起指此而言彼的联想能力,并能不为表面的音韵所迷惑,而能够去探询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真相。破解一个谜语时的欣喜心情现在早已忘却了,但那些谜语愉悦的音韵效果却一直保留到记忆的深处。我不擅长于解谜,却擅长于沉醉在谜面的缤纷中,为这些语言的机巧与纷繁感到莫名的欣喜。

但对于真正的出谜者来说,愉悦的音韵显然只是诱饵,它诱惑你,走进它,最好走进它的陷阱,然后以先知般的优越感悲悯地看着你:你再想想吧,答案在等着你呢。如果你恰好事先就已经知道这个谜语及谜底,当他还没有说完谜面,你就公布了谜底,那么,他将显得多么无趣。在这里,谜语几乎给出了凡人的界限:你不能太愚笨。太笨,你根本就不会猜谜。你也不能太聪明,太聪明,洞悉一切,和全知的神有什么区别?人类的祖先,亚当与夏娃,最初太笨,不懂得猜谜,上帝不好玩,就让他俩吃了智慧果,当然,上帝也留了一手,让人只能追求智慧而不拥有智慧,以显出上帝自己的优越。从那时起,人就不断地制造谜语与破解谜语,并在这不断猜谜的过程中成为人。这里有一个著名的谜语,是神话中的怪物斯芬克斯出的:有一个动物,早上有四只脚,中午有两只脚,黄昏有三只脚,这个动物是什么?这个谜语被俄狄浦斯破解了,答案就是“人”。当然,俄狄浦斯因为破解了这个谜而成为了很了不起的人。但因为他太会猜谜,结果把自己弑父娶母的谜也破解了,搞得自己很悲惨,所以说,上帝是不能让人太聪明的。这是后活,且按下不表。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俄狄浦斯王》。

当然,最早的那些猜谜家都成了哲学家。你看看他们都猜了些什么样的谜语:世界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些是大谜语,不好猜,有些猜谜家就只朝一个方向去猜谜,他们成了科学家。像什么费玛定理,人类多少聪明的头脑,到今天都还没有猜出个所以然出来。这么多人花这么多精力都忙着去猜谜,说明猜谜本身确实是一件很让人着迷的事。哲学家尼采有个说法:如果没有猜谜这件事,我怎么能够忍受我是人。尼采是个很好的思想猜谜者。不跟我们一般的庸人玩,我们太笨了。跟他玩的那些人,都是伟大的猜谜者,不过尼采对他们也很不客气,动辄就拿起他的锤子打别人,他把这种做法叫做“为锤子从事哲学”。但尼采终究只是人,聪明赶不上神,最后,他疯了。不过他又成为一个谜语,包括他晚年的发疯,都让人猜不透。

人类猜了这么多的谜,但有一个谜却忘记了猜。这个谜就是谜本身。谜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个谜。从谜这个字来看,谜就是具有迷惑性或者让人着迷的言语。不过这样来破解谜本身,是否还不够严谨。下面我就用比较“严谨”的方式来猜猜“谜”。

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指谜语。二、喻指那些还弄不明白或是难于理解的事物。《新华字典》中对“谜”的解释与此基本相同。

大部分时候,我们是在谜的比喻意义上使用它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谜”的使用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的。我们说“谜”时是指那些自己一时还没有弄明白的事物。但有时候,我们会把自己已经破译的“谜”当做谜传递给别人:考考你,看你能解开这个谜不?这时候,这个谜对于已经知道谜底的人来说不再是一个谜,但对于另一个还不知道谜底的人来说又保持在一种谜的状态中。但在语言的交往中,我们还是习惯于把它叫做谜。

一个谜之所以能被叫做谜,它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下面就对这些基本条件进行简要的分析

1、必须先要有谜面的存在。就像谜语必须需要谜面一样,谜的存在必须先要有谜面的给出。谜的谜面可以是一些复杂的现象,也可以是看似神秘的事物,也可以是还未给出答案的问题。如果没有谜面的存在,谜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

举例:我们说:金字塔的修建真是一个谜。这时候,作为谜面的给出是金字塔本身的存在。如果没有金字塔的存在,我们说这句话就是不可理解的。金字塔在那里,就给 出了一个谜面。但我们对金字塔的修建却一无所知,于是,我们可以说:金字塔的修建真是一个谜。

2、必须有谜底暂时的阙如。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谜时,我们是不知道答案的。谜的谜底不能与谜面同时出现。如果同时出现,那么,谜也就失去了谜的性质而不再是谜了。也就是说,那些弄不明白或难于理解的事物一旦被弄明白或被理解了,就不再是谜了。

以上给出的是谜的必要条件。下面还需要对谜能被叫做谜的条件做进一步的考察。

3、需要问的是,存在着没有谜底的谜吗?这一问题想问的是:对那些永不可能给出答案的问题,我们还能不能称之为谜?比如问:人死后的情景会是怎样的,这对于人类来说真是一个谜。这时候,人们对谜的使用就有了分歧。比如,维特根斯坦就会倾向于认为:无答之间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无答之问算不上是谜。但是,在日常语言的运用中,人类死后的世界无疑是谜,是真正的谜,并且是最后的谜。

4、当我们处在谜中时,其实也就处在谜的谜面和谜底的关系中。我们面对一个谜,在谜面的迷宫中期待着谜底。猜谜者对谜底的期待大致有以下几种:A,任何谜底是绝对可知的,作为猜谜者只是暂时不知道谜底而已,但谜底总会被猜出来。这是可知论者对谜的态度。如果他们遇到那种不可知的谜底,他们会反思说:是不是谜面出了错?换一个谜面,这个谜是肯定有解的。(一坡按:但换一个谜面,这个谜还是原来的那个谜吗?)B,总存在着不可知谜底。有些谜是不为猜谜者所能猜得出来的。这是不可知论者的态度。特别是在“人生的意义之谜”“死亡之谜”“上帝之谜”这些大谜面前,考验着每一个到来的猜谜者。c,既然我现在还不知道谜底,那我怎么可以知道它究竟有没有谜底呢?还是让我继续猜吧。这是悬置者的态度。

5、从根本上说,谜乃是谜面与谜底的居中间者。它居于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答之间。(而维特根斯坦是反对这个居间者的,他说,要么问不出问题,提不出谜面;要么问题的提出就必有其可能的解答。谜底在谜面之中可能包含着所以,谜是不存在的。)猜出的谜语已不是谜,猜不出的谜也不是谜。这样说来,谜还真是不存在。谜既然不存在,我们在这里猜来猜去瞎折腾干什么呢?我不想说自己是瞎折腾,所以我还是坚持谜语的存在。谜语出来了,它摆在那里,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像一个小孩生出来,它的未来就成为一个不得不去认真对待的谜。

按照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说法,谜是不存在的。但前面我说过,谜不存在,那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是一个神。但维特根斯坦也不是神,所以他也还得猜谜。当然,对于分析哲学家所要求的清晰、清楚与准确的立场,我还是赞同的。但是,我们从不曾摆脱猜谜者的身份。谜包含在谜面和谜底的张力中。谜面和谜底都向着猜谜者无限地敞开。我只是一个猜谜者,谜还是谜一样地展现在猜谜的途中。

上一篇:听杨义先生讲李白 下一篇:性格嶙岣两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