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成人和儿童输液流程改造

时间:2022-10-16 08:06:25

基于信息技术的成人和儿童输液流程改造

摘要: 目的:比较成人输液和儿童输液的流程,分析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优化后的效果。方法:在两个输液室实施不同的信息系统。结果:因为成人输液和儿童输液流程的差异,应用不同的信息系统更能达到应用的效果。结论:信息技术在输液室的正确应用显著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品质,值得在医院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ocesses ofand children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analyze the optimized results with diffe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thod: implement differ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t two outpatient infusion rooms. Results: due to the different process ofand children intravenous infusion,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an help achieve the goal. Conclusion: the right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quality of care and service quality, so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the hospital.

关键词: 输液监测;分诊叫号;优化流程;移动输液

Key words: infusion monitoring;calling number;processes reengineering;mobile infusion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187-02

0 引言

门诊输液室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重复性强,输液室的服务秩序和服务质量一直是各家医院探讨的问题。2008年,无锡市人民医院新医院启用,其中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设立在人民医院内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我院以新医院启用为契机,深入分析了成人和儿童输液流程的差异,应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流程,对门诊成人输液室和儿童输液室流程进行了重组。从处方、收药、配置、叫号、输液各个环节全面实行电子化。经过几年的安全稳定运行,两个输液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原始输液流程的弊病,使患者真正成为受益者[1]。

1 流程重组及传统输液流程的弊端

1.1 流程重组定义:作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2]。

1.2 传统输液流程:护士通过医院HIS系统接收并核对患者处方信息,打印、粘贴输液瓶签、配液;呼喊患者、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以及药物后对患者进行输液处理;患者需要服务时,大声呼喊或者到护士站求助;护士接瓶操作时需再次人工核对;输液结束,患者呼喊护士拔针。

1.3 传统输液流程的弊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传统输液流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及隐患,一是无法准确匹配患者身份和药品信息,开始输液或接瓶时通过人工呼喊确定患者身份,当病人神志不清、名字发音相近或姓名相同时,存在输错液的隐患[3]。二是无法及时应答患者求助,患者输液中有不适反应、接瓶或输液完毕时,需要呼喊护士进行操作,造成了输液室环境的嘈杂。三是输液室管理不规范,病人输液位置随意性,秩序混乱,护士工作效率低下。另外,护士的工作量和基数药品使用情况无法及时统计,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2 成人输液流程的优化

2.1 分析成人输液流程的特点 成人输液室的病人一般病情比较稳定,陪护人员比较少,输液环境要求安静。针对这个特点,在病人登记时就要确定输液座位,让病人登记后就不需要来回走动,所有输液过程信息由护理人员实时掌握,提供主动服务。

2.2 重组成人输液流程 患者到达输液室后,护士通过刷病人的就诊卡核对病人姓名,并通过系统自动获取该病人处方信息,产生患者条形码腕带及条码输液标签;腕带给病人佩带,同时安排好病人的输液座位,病人就座等候;配制中心配置好药品后,贴上条码输液标签,护士到输液座位给病人输液,输液时手持移动终端EDA扫描患者腕带及药袋上的条码标签,EDA显示病人及处方信息,由系统核对患者、药品是否匹配;护士确认执行输液,系统记录执行人和执行时间;护士通过物联网输液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病人的输液情况,护士可根据系统提示进行接瓶等操作;病人输液完毕后护士扫描病人腕带,确认输液已经完成,同时,系统自动将座位重新激活。

3 儿童输液流程的优化

3.1 分析儿童输液流程的特点 儿童输液室陪护家属比较多,需要有专门的穿刺台进行操作,需要家属配合打头皮针,输液护士与巡检护士分开操作等特点,与成人输液室相比流程不尽相同。为此要配置排队叫号系统、扫描核对系统、移动输液系统等。

3.2 重组儿童输液流程 患者到达输液室后,护士留下病人的就诊卡及药品,核对病人姓名,并通过系统自动获取该病人处方信息,产生输液病人身份核对标签(含排队叫号标签)交于病人,病人根据呼叫屏显示的输液排队信息等候输液;配制中心配置好药品后,贴上条码输液标签,护士在穿刺台通过刷病人的诊疗卡呼叫病人输液;输液时再次扫描病人身份核对标签,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匹配后进行输液,同时安排输液座位,系统记录执行人和执行时间;病人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求助、结束输液或需要接瓶时,按座椅上的呼叫单元,巡检护士的移动终端EDA马上显示病人的座椅号、病人姓名等信息,护士看到信息后,可及时为病人提供服务;输液结束,座位空出,安排下一位病人。

4 应用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对门诊输液的原有流程重新整合,经过几年的稳定运行,提高了效率,真正满意了病人,我院目前平均每天输液1500人次,其中成人输液日均500人次、儿童输液日均1000人次,通过结合“排队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无线输液系统”,“物联网输液监测”等信息技术,优化了两个门诊输液室的流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1 输液安全得到了保障:通过“自动识别系统”、“无线输液系统”实现了护士对输液病人身份的准确识别,病人和药物的准确匹配,从而确保了患者输液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4]。

4.2 输液环境得到了改善:利用无线呼叫技术,改善了输液秩序,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和谐的输液环境,提高了患者就诊的体验。

4.3 输液服务得到了提升:通过“物联网输液监测”系统,护士可实时监测整个输液室所有病人的输液情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同时,管理人员可及时了解输液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保证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林,陈明敏,任红叶.医院信息化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及效益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0):616-617.

[2]Hammer M.Champy J.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siness Revolution[M]. London:Nicholas Brealeyf Publishing,1993:10-28.

[3]黄荣星.构建门诊无线输液管理系统[J].现代医院,2010,10(5):141-142.

[4]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330.

上一篇:二手房价格评估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CDMA2000 1x EV—DO网络的室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