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6 05:37:08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与洛赛克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中医综合治疗,主要措施有中药汤剂治疗、中医情志护理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未缓解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关键词:中医学;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临床效果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造成胃炎、12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幽门螺杆菌会在正常的胃黏膜上不断繁殖,并破坏胃粘膜的正常防御功能。常规的西药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容易复发,长期服药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抗药性,体质较差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口干等不良反应[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诊断标准:①胃脘疼痛、灼热,症状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②通过胃镜检查呼气试验等发现幽门螺杆菌呈阳性[3]。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为(41.73±5.43)岁;病程2~18个月,平均为(11.6±3.2)个月。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21~57岁,平均为(42.86±5.97)岁;病程2~20个月,平均为(12.3±3.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2次/d给药洛赛克胶囊20mg,于清晨和晚间空腹用药,同时给予10mg吗丁啉口服,3次/d,于用餐前服用;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具体方法为:①中医汤药治疗: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与辨证施治原则,对于脾胃湿热的患者给予三黄泻心汤进行加减治疗;脾胃虚弱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进行加减治疗。在此基础上,诊断有肝胃不和的患者增加代赭石30g、旋复花10g、香附子与橘红各12g等;对于反酸明显的患者增加乌贼骨10g以及煅瓦楞30g;食欲差的患者增加麦芽15g、炒谷15g以及山楂15g;血瘀不畅的患者加入田七与莪术各10g;阴虚患者在基础方剂中增加麦冬30g、石斛15g以及太子参15g。每一剂方药加水煎汁,去250ml药汁服用,1剂/d,分2次温服,以1个月作为1个治疗周期;②中医情志护理,每周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注意卫生,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减少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的出现。

1.3疗效的评价标准 完全治愈:治疗后经检查各种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显示患者的粘膜恢复正常;显效:胃脘痛、灼烧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提示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得到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但是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得到改善;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无好转,甚至有病情加重的趋势[4]。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对比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完全治愈、11例患者评价为显效、6例患者评价为有效、仅有2例患者评价为无效,总的治疗显效率为7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有8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患者3例,总的显效率为40%。对比两组的选效率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未缓解的人数对比 通过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存在胃脘痛症状、2例患者嗳气、3例患者有反酸症状、1例患者胃部灼热;而对照组中,出现这一系列症状的患者分别有7例、9例、7例和10例,对比观察组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有医学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密切,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寄生在人体胃黏膜中,广泛地存在于污水和粪便中,通过口-口及粪-口传播[5]。中医认为饮食不洁与饮食不当、情志不遂造成肝郁、胃失和是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出现为咽痛、饱胀、反酸等症状。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并不是单纯的"见菌治菌"的过程,而是与患者体质结合的辨证施治过程。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辨证表现大多虚多实少,因此重要治疗期间应当注重补虚扶正、健脾养胃,从而提高免疫力。

文中应用中药汤剂结合情志护理与健康教育,最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且临床症状大都消失,只有极少部分患者症状仍然存在,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参考文献:

[1]胡伏莲,成虹,张学智,等.多中心临床观察荆花胃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疗效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0):679-684.

[2]由丽娜,高璇,热依汗古丽・乌修尔,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91-1892.

[3]梁启明,王惠政.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60例[J].河北中医,2014,(1):62-63.

[4]宋和平,董智平,曹烨民,等.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8):461-462.

[5]陈润花,陈亮,苏泽琦,等.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6):546-547,552.

上一篇:阿替普酶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诺和灵30R在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