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6 05:08:29

摘要:中国的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均已进入老龄社会,而且西部及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严重,抚养负担也进一步加重,急需审视老龄化的危害,提出能够有效减弱老龄化负面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东中西部 东北地区 老龄化 现状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养老问题将是中国人口结构性矛盾带来的最重要挑战。中国的“人口红利”是由区域人口的共同发展所创造的,而其产生的人口负债也将由区域共同承担。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一、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老龄化现状

(一)四大区域老龄化进程加快,西部及东北地区程度加重

自2000年只有东部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高于全国水平0.89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65岁以上人口比重均在7%以下,但是在2010年,四个区域65岁以上人口比重均在8%以上,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达到9%,东北地区达到了9.12%,超过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超过2000年水平2.51个百分点。可见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这四个区域的老龄化程度在日益加重。

(二)四区总体及少儿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抚养负担最重

从总体来看,2000年到2010年这四个区域的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都呈下降趋势。总抚养比的下降主要归因于0—14岁人口比例下降的程度大于65岁以上人口上升的比例。例如,东部地区的0—14岁人口比重在十年间下降了6.19个百分点,但是65岁以上人口比重在十年间则上升了1.07%。此外,西部地区的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以及老年抚养比均为四个区域最高,也就是说西部地区的每一百个适龄劳动力要抚养26.25个儿童和12.5个老年人,这比全国水平分别多抚养3.95个儿童和0.52个老人。

这四个区域的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老年抚养比的上升预示着潜在的后继劳动力的减少和适龄劳动人口负担比重的增加,这都会不可避免的使老龄化程度日益恶化,而且在2000年到2010年间,西部区域的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的增加比例仅为2.96%,远远低于其他三个区域与全国水平。

二、老龄化危害

(一)加重适龄劳动人口负担,使养老金财务状况恶化

人口老化也就是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加,根据我国的现行退休制度,这必然会使退休人口比重增加,加重劳动人口供养退休人口的平均负担。Rosa Aísa,Fernando Pueyo和Marcos Sanso(2012)认为出生率的减少和预期寿命的增加逐步增加了对社会保障的依赖率,也使关于公共养老金系统的财政增加。[1]养老更多的要靠社会,但是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国家社会保障体系。

(二)家庭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养老的主要方式。根据六普资料显示,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全部生活来源的分别为48.3%、52.15%、50.14%和35.95%,其余的生活来源则来自于劳动收入,离退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财产性收入和其他收入。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老年人口除了接受家庭养老外,离退休养老金是生活第二来源,但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老年人口的第二生活来源则为劳动收入,可见家庭养老的功能在逐渐弱化。

(三)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经济的竞争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活力。胡鞍钢等(2012)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2]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威胁,这将影响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三、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建议

(一)养老应社会统筹与个人积累并进,家庭与社区养老结合

社会统筹要与个人积累齐头并进,为包括各类职业养老金和私人储蓄的个人积累建立私人账户,保证养老基金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开发与逐步健全老年产品和服务专业人员市场,提升老年服务的多样化与高质化。建立并完善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

(二)探索弹性退休制度,缓解养老压力

柳清瑞,苗红军(2004),孙玄(2005)等以养老保险收支平衡为出发点,覃福晓(2002)以妇女比男性早退休5—10年的政策的不合理性探索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可行性。[3][4][5]在欧洲,政府也在努力说服选民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压力和劳动力人口不足。Eric French, John Jones(2012)认为鼓励推迟退休的退休金改革应该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群的工作年龄,从而增加老年人群的劳动参与率,增加了对未来养老金的贡献。[6]Rosa Aísa,Fernando Pueyo和 Marcos Sanso(2012)也认为退休年龄的延迟增加了对养老利得的贡献率,同时有利于整个社会保障系统的支撑。[7]而根据我国的国情,随着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为了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应该探索实行弹性的退休制度。

(三)走地域特色的“产出性老龄化”之路

1982年由美国学者巴特勒提出的“产出性老龄化”(也称“生产性老龄化”)的概念,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发展战略,强调老年人的市场价值。我们要倡导地域各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人们进入老年阶段后仍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同时引导老年消费群体需求与地域特性相结合,比如西部地区要将民俗文化考虑其中。各区应该加快开发老龄产业,使“银发经济”将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均衡性, 我们要通过积极探索地区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积极应对老龄化,抑制人口老龄化的负面效应,激发出人口老龄化的正面效应,化挑战为机遇, 寻求“老龄时代”的“人口红利”。

注释:

①中国的四大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参考文献:

[1]Rosa Aísa,Fernando Pueyo,Marcos Sanso. Life expectancy and labor supply of the elderly[J],J Popul Econ (2012) 25:545—568

[2]胡鞍钢,刘生龙,马振国. 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J]. 人口研究,2012(3):15—24

[3]柳清瑞,苗红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 人口学刊,2004(4):3—7

[4]孙玄. 关于退休年龄的思考[J]. 人口与经济,2005(3):67—71

[5]覃福晓. 男女退休年龄的法理思考[J].学术论坛, 2005(5):142—146

[6]Eric French, John Jones. Public pensions and labor supply over the life cycle[J],Int TaxPublic Finance (2012) 19:268—287

[7]Rosa Aísa, Fernando Pue-

yo, Marcos Sanso.Life expectancy and labor supply of the elderly[J], J Popul Econ (2012)25:545—568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疆三地州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80567)阶段性成果〕

(李育冬,1971年生,河南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邓羽佳,1989年生,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上一篇:四川省城乡均衡和民生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下一篇:公务机市场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