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比较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16 04:07:49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比较能力培养

包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人们常用来认识客观事物,揭示事物本质。让学生学会比较,是发展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可以起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在比较中引新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和解题建立联系的过程。因此,新知识的教学往往可以凭借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根据新旧知识间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精心设计准备课,以准备课引出新知识,通过比较其异同点,启发学生思维,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一课。例5: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烧96天。由于改建炉灶后,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出示之前,我让学生先练习: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建炉灶,每天节约用煤2.4吨,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让学生解答后,老师把“改建炉灶后,每天节约用煤2.4吨”,改为“改建炉灶后,每天节约用煤0.6吨”,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题条件与问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练习题中或反比例的两组对应量直接出示了,而例题中成反比例的两组对应量中有一组对应量中的“2.4吨”却没有直接告知,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提出怎样解答,启发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展开思维活动。

二、在比较中学新

在教学与旧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新知识时,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发展解题规律。

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我常利用它与整数的联系先出示一道准备题:一项工程,要挖土600立方米,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两队合作要多少天?通过分析列式[600÷(600÷10+600÷15)]=6(天)然后提问: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那么每天挖这批土的几分之几?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那么每天挖这批土的几分之几?接着把准备题中的工作总量600立方米去掉,改变为工程问题的例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两队合作共需要多少天?启发学生思考:去掉了“600立方米”这个条件,题目能否解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探求解答工程问题的方法,即:用单位“1”表示工作量,甲乙两队每天完成的工作效率分别为(和),两队合作一天完成总数的(+)。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可列式为1÷(和)=6(天)解答后,再将准备题与例题作深入比较,使学生认识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完全相同,解答过程也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准备题中的工作总量是一个具体值(600立方米)。而例题中的工作总量不告知具体数值,用“1”来表示。用,等分率分别表示甲队、乙队及合作时的工作效率来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规律。

三、 在比较中巩固

在教学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可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发展与变化,并发现知识的规律,通过比较、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弄清知识间联系与区别,找到最佳的解答方法。

比较训练可采用列表、图示、算式等不同方式,安排在新授课后或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

如教学分数乘、除法时,就联系整数乘、除法中积商与被乘数被除数大小的关系进行比较,认识乘数是真分数(小于1)时,积小于被乘数;除数是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如(+)×6,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率简算,通过训练、比较,学生就逐步掌握了从计算思路、计算法则、计算结合等方面进行比较的技能。

实践证明: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可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发展变化并发现知识的规律,可以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及区别,找到最佳的解答方法,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着良好的作用。

上一篇:与电视 “联姻”的课堂尝试 下一篇:晨读,最美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