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价值之争

时间:2022-10-16 03:41:37

银行股价值之争

银行股的认知分歧

早在春节之前,关于银行股的价值讨论在业内已是沸沸扬扬。看好银行股的主要理由是其较低的估值,和市场中的其他板块横向比较,或是和银行股的历史估值纵向比较来看,银行股当前仍然处于前所未有的低估值区间,且受到金融风暴的波及有限,我国银行整体来看依然经营稳健。

而另一类对银行股持中性观点的市场人士则有几种理由。一是银行股的低估值是很难界定的,在花旗银行市值大幅缩水、很多国际大型银行的PB(市净率)降低到1倍以下时,A股中银行股的PB不到2倍的水平是不是真的便宜呢?

二是宏观经济在没有真正好转以前,中国的银行很难表现出反周期的经营业绩。从本质上来说,银行的经营业绩和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连,银行和银行之间的差异性相当小,此前正是因为对宏观经济局势的担忧以及对银行未来坏账增加、利差缩小而导致的收益减少的担忧,致使银行股不断下跌。而目前来看,致使银行股不被看好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修复。

三是从交易角度看,银行股权重较高,盘子大,在交易上缺少“投机性”,需要大量资金的推动,并不是游资所青睐的。持这一观点的人士认为,银行股大量掌握在基金手中,若没有游资和散户资金的参与,银行股上涨的潜力将甚为有限。

宏观数据的争议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今年1月份产生了巨量信贷投放。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2万亿元,远超市场预期,这是大型项目集中上马、票据超速投放、信贷表内转表外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信贷增加、流动性释放是否预示经济就此有转暖迹象,对银行股而言非常关键。

对于1月份的宏观数据,有几点是值得关注的。一是M1和M2剪刀差的扩大。2009年1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79%,为2008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2009年1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在去年12月反弹后本月再创新低,同比增长6.68%。

M1增速回落并与M2剪刀差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受到春节的影响,企业活期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部分企业也会将活期存款转为7天通知存款而导致企业存款减少较多。另一方面,春节等因素导致居民存款增加显著(1月居民户存款增加1.53万亿元),导致M2增速较快,与MI差距扩大。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问题是,1月新增贷款1.62万亿元,基本已经达到天量。2009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2万亿元,较2008年1月多增8141亿元,这是继去年11月新增4749亿元,12月新增7718亿元后,单月新增贷款量连续3个月超出市场预期,而1.62万亿元也创下了单月历史新高。

但在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大幅提高至38.51%,票据融资近几个月的快速增长反映了银行的慎贷心理。在资金充裕和优质项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倾向于通过低风险、流动性较好的票据融资来扩张信贷规模。

一些分析师认为,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以4万亿元投资配套的政府项目为主,这些项目收益虽低但风险较小,是各银行积极争抢的对象,所以增加较为明显。而银行普遍的“早放贷、早收益”的心理也是年初贷款增加较快的原因。此外去年前3个季度央行实行的信贷额度控制导致各银行的储备资源较为丰富,这恐怕也是去年底和今年初贷款投放较为迅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三个因素在未来的月份中将逐步减弱,故不少分析师预计2、3月份新增贷款绝对数额会回落。目前的预期是,2月份新增贷款为8000亿元左右。

目前看,宏观环境对于银行股比较正面的因素在于,新增贷款未来可能持续增长,尽管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这一点对银行股来说是一大支撑。而负面的因素在于,新增贷款中可能有大量政策性贷款,收益较低,对银行盈利贡献有限,同时从数据中大量的票据融资看,真正通过银行而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贷款增量可能也是非常有限。同时。资产质量恶化通常滞后出现,这一点也是隐忧。

在市场氛围较为乐观的时候,正面因素可能成为推动银行股上涨的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困扰银行的诸多负面因素仍然存在,而且随时可能升级为主导因素。

关注部分小银行股

尽管本质上来说,各家银行业务的差异化程度不大。但流动性驱动的交易行情对大市值股票显然相当不利。

1月份以来多数中小银行股的表现好于大势,而大银行股则普遍跑输大势。一部分观点认为,大趋势上信贷投放放缓是确定的,短期流动性仍较为宽松。银行股一季度业绩较为确定,短期无大利空,部分中小银行股短期可继续关注。

2月份,银行股中深发展、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涨幅较大。深发展跑赢其他银行股更多的原因是在于其并购传闻,而非其基本面的改善。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则因为2009年经营压力较小且有估值优势而表现良好。相比之下,交通银行2月份表现显著落后于行业水平。

从目前情况推断,小银行股的表现将持续强于大银行股,其中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股非常值得关注,如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尽管传统业务和其他大行类似,但这些银行由于基数较低,向外拓展积极,成长性可期。

比如宁波银行。业务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宁波银行2008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02%,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中间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以及所得税税率下降等因素造成,未来异地扩张的发展情况是决定公司是否能实现超预期增长的重要因素。

宁波银行目前的定位是中小企业,约95%的贷款都是来自中小企业,大企业进入的较少,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主要是立足长三角。由于长三角市场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市场,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客户是公司基本的业务。

同时,宁波银行目前已经开始跨区域经营的发展,公司的深圳分行已经开业,第5家分行苏州分行也已被批准;北京分行的筹备申请已报银监会,将于2009年开始筹备:公司的上海、杭州、南京分行的业务发展初显成效,南京分行开业4个月存款已增加了20亿元,定位中小企业,靠树立品牌来开拓市场,以产品带动负债增长。

根据宁波银行3年发展规划,公司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公司未来将立足长三角,积极开展长三角业务,同时向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拓展。

南京银行与宁波银行有诸多类似之处,同样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基础。相比之下,南京银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债券业务。南京银行是首批债券结算人。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企业信贷业务也是一个渠道,但其最终目的是借助债券优势发展投行业务。

南京银行从江苏省内金融机构开始,逐步走向全国,抓住被大行忽略的中小金融机构及企业市场,连续多年债券结算量排在市场前3位。2007年,南京银行交易量市场份额达到21%,但开户数的市场份额仅4%,交易活跃程度可见一斑。

对这些小银行来说。需要关注的负面因素是其不良贷款。由于依存于中小企业,而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外需影响较大,对银行可能产生潜在影响。不过这几家小银行的拨备都非常高,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拨备都达到了200%,形成一定缓冲。

上一篇:投资是财富和满意度的加法 下一篇:美国何尝不是一只大肥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