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核心竞争力构建要素解析与提升策略

时间:2022-10-16 03:28:44

高职校核心竞争力构建要素解析与提升策略

摘要:本文从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初步鉴定入手,结合高职校的具体特点和当前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构建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最后以构建高职校核心竞争力要素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提升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构建要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核心竞争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德与哈默提出的,他们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精辟地论述了特定企业或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

现在,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把此概念引伸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用于寻求某类学校或某所学校特殊的竞争能力及此能力的形成原因和培育提升方式。研究学校核心竞争力,对于准确地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促进高职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初步鉴定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结合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笔者认为高职校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所职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校园文化等诸要素的有机整合和整体和谐所体现出来的独具特色的优势与能力。所以笔者认为:高职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职校有机整合协调内外资源,通过职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校园文化等诸要素的优化系统整合所体现出来的独具特色的优势与能力,这种优势与能力是高职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由历史沉淀积累起来的、竞争对手能够模仿却无法复制的软实力,它能为高职校带来竞争优势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高职校只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持续发展优势。因此, 培育和提升高职校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高职校的整体实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支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高职校核心竞争力构建要素解析

高职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校有机整合、协调内外部资源,不断创造高职校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高职校的机制创新力、管理能力、生产能力、文化能力等诸要素。

1.机制创新力。机制创新力是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持续动力。一方面,学校需要创新性发展,通过建立人本化的管理制度,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创新的管理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在创新基础上形成特色,学校的特色形成,更需要学校注重其整体优势的发挥,即使是某一方面的创新,也应融于学校整体的竞争优势之中,从而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特色的形成,才能为高职校面向社会需要主动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效益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2.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高职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根本,处于中枢地位,发挥着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学校运行,激发创新动力的作用,为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提供发展方向、精神动力和激励约束功能。

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高职校办学自相对扩大,高职校校级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及其决策能力,在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及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构成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由于高职教育是与社会需求、劳动就业结合紧密的教育,因此,及时了解岗位需求和学生状况。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是高职校的工作常态,快速应变的管理模式也就成为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因素。

3.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高职校的硬核心竞争力,也是高职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形成的基础,高职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基石。具体来说,高职校生产力基本上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才生产能力、学术(技能)生产能力和社会服务生产能力。

人才生产能力基本上能反映一个高职校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变化的要求,是高职校区别其他类型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所以在目前强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中,高职校自始自终要将人才技能的培养作为其主要任务与职能。它为高职校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需求与平台,因此,人才生产力始终是高职校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学术(技能)生产,是体现一所高职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高职校为推进技术革新义不容辞所应承担的职责,也是提升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作为技能推广的主要载体,当面对各行业、企业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时,高职校也加快适应市场需求的步伐,克服各类困难,正努力提高学术(技能)生产能力,多方位的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技能创新、技术服务等需求急剧上升,高职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就是为社会服务,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社会服务日益成为高职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要目标。

4.文化能力。文化能力是高职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关键,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综合集成、融合能量、转化提升价值、汇聚特色优势的关键作用,将高职校各种要素资源融合转换成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的技能成果、高价值的社会服务等产品形式,进而实现学校培育人才、发展文化、科技、教育、提供智力支持的社会价值,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价值。

每个高职校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学校精神、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实现学校自己的文化理念并以先进文化引导和教育学生是高职校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更高阶段,是高职校精神形象和生命力的象征。

三、构建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通过对高职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解析,可以认为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构建过程中,必须遵循以教育市场和教育服务消费者为出发点,以提供优质教育产品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的基本原则,从而形成持久的高职校的核心竞争力。

1.高职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这是高校创新以及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通过组织学习,高校不仅可以提高现有资源、知识的利用程度,更为关键的是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改善高校资源和知识存量,从而持续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弥补缺陷和不足。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就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实现一个“学习―创新一学习”的循环,保证持久竞争优势的存在。

2.注重管理创新,实施和推广适合高职校的管理模式。建立能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有效的监督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创新,使各个职能部门侧重战略、宏观上的规划,以目标管理为主,做好宏观决策和调控。同时提高管理层次与效能,建立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使各个院系成为具有相对独立和拥有相应自的办学实体,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行使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科技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教育管理等职权,积极主动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院系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逐步使院系建立起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从而综合形成高职校的核心竞争力。

3.强化高职校的生产能力,使高职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为此在高职校生产能力的培育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水平的重要标志,体现职业教育特质的不是校舍、设施设备等。而是课程。课程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始终处于“灵魂”地位,它是承载教育教学思想的主要载体,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2)构建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师资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所高职校能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一线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师资建设。其中“双师型”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3)多元化产学研方式。产学研一体化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明晰人才培养规格目标,深化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把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要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构建高职校持久的核心竞争力。营建文化氛围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解构内涵式发展的整合行动,所带来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也是巨大的。“校园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可以通过历史使命、学习实践、办学目标、办学条件等各种不同因素来营建“校园文化”和相关的学校亚文化以及学校特征 。在营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校硬件资源作用的整合、融炼、培育“一致性”和谐氛围。具体而言,文化氛围的营建应首先着眼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体现内外和谐统一、能自觉学习和善于完善自我的教职工,他们是校园文化形成的主要引导者与推动者,同时加强体现学院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和宜人的文化环境建设,加强学校整体风格中的文化沉淀和底蕴的积累,培育师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现代意识等。只有营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注重高职校文化氛围和环境的建设,将高尚的文化品味融为高职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才能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总之,高职校应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获得优势,在不断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但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方法,需要纵观高职校发展的历史,结合自身特点,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科学地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角色,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优化结构,形成一个独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使资源配置得更加合理,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不断发展自身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办出特色,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龙茂发,马明宗.产业经济学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黄保德,康思琦,李桂霞.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7.

[3]郑荷芬,倪志明.核心竞争力与高职院校发展[J].职教论坛,2006(11).

[4]雷久相.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上一篇:马耀明:实践健康人生 下一篇:曹妃甸港口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