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文道结合”

时间:2022-10-16 02:26:06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文道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课标还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看法:

1 掌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树立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谋求文道结合的最佳方式

1.1 语文教学中有两种倾向必须禁止:单纯的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只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而不顾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目的。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从宏观来讲,为了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教材总是系统的选择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教育、是非善恶正义感的教育、献身精神的教育、勤奋求学的教育、尊老敬师的教育等内容;就每篇课文来说,都有其侧重点,而且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已经融在课文的主题中,不能孤立的把它列出来,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握这一点,领会教材的德育体系,并制订学期德育计划。具体的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则要求尽其自然,贯彻德育教育应不存有斧凿痕迹,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语文老师要上政治课的感觉。教师中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如导课时渗透,了解背景时渗透,辨词析句时渗透,把握情节时渗透,分析人物时渗透,探讨主题时渗透等等,环节很多,手法也因人而异。

1.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学具有形象性,这是它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之一。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去探求真理的欲望。”语文教学过程中分析文学内容时容易上得生动,学生乐听易懂,而贯彻德育教育时就往往形成一种平板的模式,单纯的说教,用老腔老调去吓唬学生,招引学生的反感。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孤立德育内容,不向学生提出应该怎样而不能怎样等问题,而是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形象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2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贯彻文道结合的精神

初中低年级学生好模仿,在家学家长,在校仿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而不能因自己的随意成为学生反面学习的榜样。如边板书边扔粉笔,这些在教师中还是存在的。这里暂且不谈这对自己形象的损害,单是给学生间接地形成了一个模仿的机会,对学生的危害也够大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说,要贯彻文道结合,首要的就是教师以身作则,严以律已,用自己无声的语言带给学生有形的教育。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严厉尖刻的批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方面,语文学科相对其它学科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利用得好,往往能事半功倍。

3 加强语文的综合透视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1 课前五分钟立意讲话。意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的每篇稿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每节课由一个学生上台讲演三分钟,然后教师针对其思想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前五分钟立意讲话用时虽少,但它重在日积月累。积累起来,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不无好处。

3.2 加强日记的沟通效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要求写日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辅助手段,同时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通过日记,你可以看到一扇扇敞开的心灵窗口之内的喜怒哀乐。我钟情于日记,把它当作是一条联结师生情感的金色桥梁。通过写日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3 在作文活动中贯彻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教育。现在有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究其原因,没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却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追求,没有为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品质,必然会碌碌无为地生活着。因此,为了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在初一学生进校伊始我就在理想教育上大做文章。在作文活动中结合课文阅读教学举行各种理想教育的活动,如开展“我长大了想干什么”主题班会,举办“我的理想”演讲比赛……再汇总自己的所有资料写一篇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认识到理想离自己并不遥远;也认识到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并不是一番风顺的,只有克服困难不停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理想的彼岸。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德育材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对此做出具体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及其结合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那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策略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