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诊输液中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10-16 01:54:36

浅谈门诊输液中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 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患者流动性强,病种复杂,无法固定床号,存在很多的护理风险,易引起医疗纠纷,现就门诊输液中心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输液中心;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54-01

门诊输液中心是医院的窗口,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直接且见效快而成为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门诊输液质量的好坏反映了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各环节和过程中。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以及在工作中的体会,具体分析如下:

1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1 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使患者输错液体或者漏输液体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1.2 门诊输液中心收治的是全院病人,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的病人,病种复杂,病人随机性大,环境嘈杂,无法固定床位号。

1.3 门诊输液中心是患者结束看病后的最后一步,患者和家属由于看病时间长,经过了检查、化验、排队交费等一系列环节后,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而如果在就医过程中再有任何的不愉快,就很容易将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

1.4 护士在为病人穿刺前未对所选静脉做好评估,导致未做到一针见血,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又未及时向患者表示歉意从而引起患者不满。

1.5 有交叉感染的风险:输液中心病人多,环境拥挤,多人共处一室,另外护士洗手不严格,止血带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这些极易引起交叉感染。

1.6 输液高峰时病人多,护士劳动强度大,加上病人来的先后次序不一样,有的病人会因为护士未按照先后次序输液而生气;有的病人反复催促询问,会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配制液体时要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所用药的药名、批号、有效期、使用要求和副作用、药物的配伍禁忌等。

2.2 要求每位护士责任心要强,业务技术要好,语言表达能力要强,每位护士要做到主动和每位病员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护患沟通,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把出现护理风险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2.3 严格认真地执行医嘱,接诊新病人时,要按照输液医嘱单仔细核对输液药物的名称、剂量和药物总量,妥善保管,同时核对每次输液的药物剂量。有时大夫开出的输液单字迹潦草,药名的书写欠规范,我们要及时和大夫联系,落实清楚后再执行。

2.4 建立告知制度:输液前,如需做过敏试验的患者,要向患者解释做皮试的意义,询问过敏史以及过敏时的症状,但要注意不能采用诱导式询问,如您感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吗?而应告诉患者,如果您有什么不适请随时告诉我。

2.5 在输液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叮嘱患者不要随意自行调节,护士要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对有滴数要求的特殊药品如甘露醇,硝酸甘油等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6 输液过程中护士要经常巡视,观察病员病情变化,有无不适,观察液体有无外渗,针头有无脱出,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7 输液前告诉患者有几组液体,不要随意调换座位和离开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告诉护士,拔针时一定要核对输液总量,核对无误后方可拔针,告知患者正确按压针眼的方法。

2.8 输液卡的应用,输液卡能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地记录输液过程,所以要求下午班的护士每日转抄输液卡,备好次日所需药品,且经过两人核对清楚。输液卡使用方便,药名,剂量、配液者以及更换液体时间都有记录和签名,而且完全公开,准确记录患者的输液过程,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和投诉,可以作为依据查询,为护理安全提供保障。

2.9 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地面用84液湿式消毒,座椅和把手用84液擦拭消毒,护士要按照六部洗手法及时洗手,止血带也要浸泡消毒,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2.10 输液高峰期,实行弹性排班,增加护士数量,按照病人到来的先后顺序,在输液单上作好标记,以便按照先后次序作治疗,尽量照顾好每一位患者,使大家都满意。

3 总结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执行各项操作,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现有和存在的风险完善防范措施,使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善待每一位患者,使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上升!

参考文献

[1]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

[2] 张少如.《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69.

[3] 灵爱真.门诊护理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6.

上一篇:肝炎患者的营养护理 下一篇:循证护理思维指导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后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