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学习小组的建设

时间:2022-10-16 01:44:41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学习小组的建设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日益被老师们逐渐采用,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关键。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小组建设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科学的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划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一个学习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班主任在深入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并弄清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的基础上,根据平日观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课任教师的意见,将班内学生均分为优、良、中、差四类,从每类中选取代表组建学习小组。由“优”生任组长,与“差”生同位;由“良”生任副组长,与“中”生同位。学习小组的建立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一般情况下,把班级上的学生分成8-10个小组,每组4-6人,分别编为1—6号,组长为1号,潜能生为2—4号,中等生为5——6号,简单的问题前后或同桌2人解决,稍复杂问题6人组合作完成。“组内异质”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进行学习小组组长的选拔:

小组组长是每个小组的“领头羊”,是每个小组的核心人物,作为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 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② 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 学习成绩良好以上;

④ 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⑤ 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三、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和指导。

在培养小组长时,教师应当力求做到:

(1)使小组长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如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各角色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学”、“群学”、“展示”基本流程和规则,并经常提醒小组成员这些规则,使这些规则得到强化并内化。

(2)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学习,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否则,就容易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现象,给人 以“假”、“浮”的印象 。

(3)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在交流过程中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起表率作用。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另外,培训小组长时应该特别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1)组织能力,组长要能够承担起小组一起学习,探讨的活动,让各类活动在正确轨道上完成老师意图。

(2)协调能力,对于组内出现的异议,意见的分歧,要能够采用正确方法疏导缓解。

(3)小组内的向心力,向心力是一个学生学习和人格魅力的最好展示,要让组员乐于围绕在自己周围,顺利完成组内工作。

(4)沟通能力。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主动与别组或者老师进行沟通,及时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建立好学习小组后,除了对组长的职责进行培训外,还要对每个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每一位成员分担小组不同的责任,使其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各司共职、各尽所能、共同提高。具体分工如下:

正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同时,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负责开好周一的小组会议。

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在讨论后,负责发言人的提名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均衡组内成员到黑板板书的机会。

学科组长: 2号、英语;3号、政治;4号、数学;5号、语文;7号、物理;8号、历史。分管各科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课代表核实后,将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栏中。

纪律监督员(4号):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

得分记录员(各学科组长):负责记录本组的得分情况。避免误加或误减分数,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混乱。下课后及时汇报给各课代表。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五、制定组规和学习目标

班有班规,组要有组规。每组由全体组员集体计讨论制定一些根据自己小组特点的人人都能做到或通过努力能做到的规章制度——组规。另外,组长根据小组的具体状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目标必须是每们组员够得着的,或跳一跳能够得着的。

总之,老师采用科学合理的分工,从细处着手,关注每个学生,引导好每个成员主动有序的学习,只有建设好每个学习小组,才能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奠定好基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多一些关爱 多一个奇迹 下一篇:培养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