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16 01:23:01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管理研究

摘 要: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其主要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借助于合作而获得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方法,此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其多为教师进行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但是,合作学习更加重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而基于感受所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因此能够有效提供学习效率。高中数学课堂既是探索的课堂,也是思考的课堂,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十分适合。本文重点就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及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 合作学习 开展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45-01

作为一门抽象性学科,高中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需以较强的逻辑思维作为基础,由于学习活动中,一部分学生在空间思辨及逻辑推理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即发散思维类型;而另一部分学生更擅长逻辑思考,即聚合思维类型。因此,如何将两者进行联系及互动,使得双方各自的优势都可以相互补充,就需要教师的思考及尝试了,而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

1 合作学习的原则分析

1.1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开展合作学习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环境,以方便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此外,高中数学更加重视公式及定理方面的学习,因此,进行合作学习时需对课程进行控制,应以课程需求及学生个性为依据进行发展。

1.2 学生兴趣一致的原则

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并且可以培养学生一致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合作学习能帮助兴趣一致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产生更多、更浓的学习兴趣。

1.3 优势互补的原则

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基础不同,针对基础学生基础差异应实行合作学习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合理搭配优秀学生和差生,积极开展全面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优势互补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到更多良好的教学成果。

2 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开展

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教育是高中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而综合素质能力教育的核心又是数学素养教育。数学素养的培养是学生课堂教育的重点内容,而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大大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应当遵守以学生为本、学生兴趣一致和优势互补三个原则。

2.1 分组模式下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中,分组学习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模式,分组学习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出为前提,实行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在实际的分组学习中,各个小组要紧密结合小组交流、小组划分和问题创设等项目,其中小组划分是其他分组学习项目进行的基础。

(1)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爱好以及自身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分组模式下围绕三个合作学习原则,提高分组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将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到分组学习中,加强学习情境的氛围,发挥小组交流的优势,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模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情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此外,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分组学习中,使分组学习生动化、多元化。

2.2 师生互动下的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在学习中的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在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也增进了师生情感。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视教与学的培养模式,互动教学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课堂和课后的自主性学习,并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自主能力培养为主的新型教学形式。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形式,适应了教育发展的要求。

3 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管理

高中数学教育中合作学习的管理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中学习效果,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和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教育能力,以下介绍三种合作学习方法。

3.1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分组学习是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效果最佳的模式,小组划分的优化和分工是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根据学生成员学习能力、基础水平和综合能力等的高低不同,将学生分为实力较为均等的组,设定族长和其他负责人,并将组内工作合力分配到各个人员,互相督促和监督。小组的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同桌合作等多样化进行分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小组的具体分配。学生自由结合也是一种良好的分组方法,情趣相投的学生经过自由结合进行结合分组,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分组学习活动的开展下,组分之间有竞争也有帮助,组内之间也有互帮互助,形成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

3.2 为合作学习拟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合作学习有猪多多优势和好处,但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规划,则不能达到最佳的模式效果。合作学习的环境下,数学课堂的气氛一般较为活跃、自由,也正是这种气氛有可能造成学生学习思维的不集中和懒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不经可以使学习环境有条不紊,也可以有效的监督学生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在一个积极学习的状态。此外,制度的出现还能帮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使教师能更多的研究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的为学生讲解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数学课堂更加完善。

3.3 构架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学习效果的检测手段,合作学习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合作学习方法的不足和漏洞,有利于合作学习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设立评价小组,针对学生合作技能和品质进行培养和教育,凝聚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力量,将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学会团队配合。

4 结语

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管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师生互动原则,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做好合作学习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高数学习,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合作学习的探索性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申磊.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68-71.

[2] 顾婷.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和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

上一篇:日语听力课程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及基础日语... 下一篇:利用DIS传感器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