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10-16 01:04:3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会真正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提升思想境界,提高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和谐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价值,从而唤起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德国教育家海纳特也提出:“教师凡欲促进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和平、和谐、民主而又充满自信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自觉、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所顾忌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作为教师,要满怀期待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像朋友一样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成功,用亲切的话语同他们交谈,用信赖的目光注视他们,使他们觉得老师给他们的爱是真诚的,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另外,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不遗余力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应及时的给予鼓励,使其增强信心,激发其学习、创造的欲望。

当然,还可以建立合作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杨振宁曾经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不可能的。这充分强调了合作精神的重要。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切实为学生搭建全体研究、协作交流的平台,提高所有同学的参与力度,是同学们共同操作,相互讨论,运用不同方式探讨问题和思考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大大提高。

二、注重培养开发学生的情商

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20%归于智商,而80%收情商影响。情商是指人的人格素质,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它影响着学习的各个层面,由自我认知、自我超越、自我控制等组成。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学生的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抗挫能力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序,情商略低的学生,会表现出意志不坚强,缺乏理性认识,容易冲动,悲观、孤僻等,对此,教师要善意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三、要注重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想象力

想象力,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想象力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允许学生异想天开,甚至是“胡思乱想”,这样才会有奇思妙想,另外,还要注重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民主、愉悦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释放出生命中的无限想象力。

四、为学生留出一片空间

教师教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某些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的不仅仅是现在,更多的是将来。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留给学生一个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和境地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写了或做了,就要找出其闪光点,大胆地给予肯定,大胆地鼓励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喜爱自由的空间中翱翔,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不断创设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是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上一篇:浅论职业学校管理与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浅析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