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道弯”在舞蹈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6 12:50:57

论“三道弯”在舞蹈中的应用

【摘 要】“三道弯”是一种特定的舞姿,特指在舞蹈动作中头、胸和腰与臀、胯和腿以逆反方向呈S型的形态。以广义上来看,“三道弯”舞姿是世界上东方各国民族舞蹈最典型的姿态之一。

【关键词】三道弯;舞姿造型;风格特点

一、对于东方各国舞蹈“三道弯”现象的阐述

印度舞蹈是世界上很有特点的一种舞蹈样式。印度的传统舞蹈几乎都突出了“神舞一体”的特点,不仅表演形式与内容突出了这一特点,形体动作方面也充满了宗教含义。如印度的“奥迪西舞”,它是最能体现印度妇女美丽体态的舞蹈种类,其著名的“三道弯”躯体造型和演员舞动时腰部的左右摆动,使女性的柔情和妩媚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也是印度其他各派舞蹈所无法企及的。

作为阿拉伯舞蹈文化的代表,是风行于土耳其和埃及的“东方舞”。“东方舞”又称“肚皮舞”,因舞者腹部并夸张地展示腹部的运动而得名。“东方舞”的美,首先是从女性人体美的角度展现出女性特殊的体态美,丰美的胸部及臀部,形成了自身的S型的凹凸曲线。其次,由于“扭跨挺腹”,躯体中段得大幅度运动,使“东方舞”产生了独特的动态“三道弯”。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舞是被誉为“东方希腊”的巴厘岛的传统舞。巴厘舞舞蹈中最重要的术语是“阿根姆”。一般的“阿根姆”,舞者脚站小八字位,然后一脚向脚尖方向擦出一只脚的距离,身体后倾,双肩夹紧,同时一臂上举。上局的手臂与肩成水平,小臂与大臂成直角向上,指尖朝上,掌心向前;另一臂下压,与大臂在同一水平线,依然指尖朝上,掌心向前,两眼平视前方,手指需颤动。巴厘舞腰肢、脚步、眼神的“波拉”律动都是一种曲线造型或沿“8”字波动的语汇。其最基本的动律特点就是身体各部分沿着弧线形成S形路线动作,形成各种各样的“三道弯”舞姿。

康提舞是斯里兰卡传统并具代表性的舞蹈,由于这种舞蹈的表演内容大都取材于和动物有关的神话故事,所以这种舞蹈的动作蕴含野性,讲究气势。由于要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康提舞中手的造型变换十分灵活,各种动作随着手臂的伸缩在人体自然美的基础上变化为多种姿态。康提舞中,手的造型基本是虎口张开的掌式,手掌不断翻动,手臂保持在与前胸水平的位置上,同时大量运用腰部与胸部的联合律动,头部还要随着身体的韵律而晃动。并且,眼睛始终要随着手的运动而转动,身体的重心向下,舞蹈中人体呈现出由下至上产生的律动状态,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他国的“三道弯”特色。

二、对于中国各民族舞蹈“三道弯”现象的阐述

在中国的各民族中,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秧歌。由此“扭”在汉族舞中处处皆是,一个“扭”字,把汉族民间舞势态形象地勾勒出来。各种各样的扭,各个地方的扭,都有不同。胶州秧歌是调动全身各部位“扭、拧、韧、碾”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富有内在激情的动作,活动起来“扭断腰”的动作特点,形成了流动有的“三道弯”。东北秧歌强调扭得“活”,扭得“浪”,扭出味道来。河北秧歌则有“扭”多于“跳”的特点。海阳秧歌注重的是“扭中摆”。陕北秧歌“扭”是关键。

南方安徽花鼓灯舞蹈动作中“三道弯”是它的亮相特点,无论是“风摆柳”、“三点头”,还是“单背巾”、“凤凰单展翅”都是呈挺拔向上的曲线造型。这么多种“扭”的姿态,把汉族人民的舞蹈文化美感表露的淋漓尽致。

藏族舞蹈舞姿秀美,多呈“三道弯”体态。“弦子舞”的突出特点是流畅圆润、舒展、极富抒情、膝部连续不断既松驰又有控制的微颤是其内在动作核心,上身与胯部轻微连续的逆向横移,加以头部的配合形成的内在微妙的晃动,因此引发舞姿连接动作的“三道弯”,使女性动作越发娴美,这就是著名的“巴塘弦子”。

朝鲜族的舞蹈形态主要是“手足同时运动”。其中“轮回舞”的动作有“扭与拧”、“前后翻”、“左右旋转”等,这种手臂与身体形成的三道弯进而发展为太极形和螺旋形的舞姿。

满族的舞蹈风格体现在最具有概括性的四句话:“腰身扭曲三道弯,托耳奔马拉弓箭,摸鬓托肋单举手,举额齐眉有曲线”,这就是说满族舞蹈的胯部起着承上启下的轴心作用,它通过头、胸、脖和腿部,使身体形成“S”型。

傣族是一个舍爱和平、热爱自由、性情憨厚、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充满了安稳轻盈、悠然自得、修理灵巧的风韵。傣族舞蹈的特点是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身体与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独有的“三道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地傣族对孔雀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孔雀崇拜造就了“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当孔雀立于高处或栖息在树枝上,长长的尾羽垂下来,其形态是“三道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看它的骨骼结构,“三道弯”与弯曲的特点就鲜明了。

以上这些中国民间舞蹈的基本形态可以直接上溯到远古。例如,汉代舞蹈的文献资料,就是宝贵的遗产。汉代的乐舞画像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在刻画人物形态上普通采用艺术夸张手法,把舞伎腰部描绘得细如束丝,软若柔枝。不但显示了舞者身形的秀美,还把汉代舞蹈“翘袖撅臀”,“纤腰长袖”的特定“三道弯”势态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金秋.舞蹈(上册)[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上一篇:数字时代传统音像出版社的新出路 下一篇:浅述西班牙民族风格在《伊比利亚》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