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国学特性与语文的传承关系

时间:2022-10-16 12:49:39

浅谈中华国学特性与语文的传承关系

什么是国学?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文学,确切地说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构成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体系。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所以国学的核心思想也可以理解为儒家的正统思想。下面谈一点国学之特性与语文的传承关系。

一、国学的永恒性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可以跨越时空界线。中国的国学文化,上下五千年,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特有的纽带,也是鼓励无数炎黄子孙振兴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其实,国学文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尊重长辈,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国学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如《弟子规》、《三字经》、《今古贤文》等就是传统教育的经典文章。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国学内容更是无处不在。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游子吟》感动千万人,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关怀跃然纸上;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以看到人文精神闪现的光芒和古代帝王“民本思想”的施政理念。

二、国学的思想性

国学的思想性与永恒性一样,渗透于经典作品之中。以儒家的孔子为例,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二是教育思想。“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这段话,阐述了《诗经》的效用和诗教的功能,也可以说概括了文学思想教育的作用。今天的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何尝不是如此?语文的德育功能也可以知、可以情、可以意、可以行。孔子的教育思想还体现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值得教师借鉴和学习。重提国学,诵读经典,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待国学应有的态度。

三、国学的历史性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国学文化,历经漫长岁月,见证社会的演变,它是我国多民族的智慧结晶。要继承和发扬国学文化,必须对我国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读书可明史,文学与历史密切关联,文学是历史的见证人。认识一种民族文化,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如读《诗经》可知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残酷,可知当时社会的徭役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读《离骚》可知战国时代楚国贵族的腐败,可知屈原遭馋的苦闷与矛盾,以及屈原不畏邪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可知唐朝晚期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现实;读李白的《行路难》可看到唐王朝的腐败,李白官场失意的郁闷心情,还可领略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总之,文学与历史密切相关,多读中华古籍经典不仅使我们知道过去,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立足于未来。《易经》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道明了国学和语文教育内容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是因为任何民族的语言都凝聚着该民族的思想、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文化价值,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正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文教学必须和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吸取古典文化的优秀营养,实现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目的。

四、国学与语文的传承关系

优秀的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辈辈积累、代代相传、时时创新的精神动脉,是在时间的淘洗和实践的磨砺中聚合凝练的智慧结晶,是闪烁在历史长河之中光耀子孙后代的灿烂星空,是中华民族之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心灵磁场、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从古到今,不乏大量脍炙人口的篇章流芳于世,让人不忍释卷。从上古《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唐诗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早已家喻户晓,这些国学文化中的精品,是我们教育后代的现成教材,必须把它发扬光大。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人们的思想道德反而后退了。重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精神文明,需要我们从儿童教育抓起,深刻认识文学的教育功能:读书使人懂得人伦之道和做人的道理,懂得生存之道;书有强化以心换心的人际协调功能,有强化宠辱不惊的自我调试功能,有强化抑奢成骄的社会警示功能,有鼓励顺道率性的和谐发展功能。要把这些功能付诸实践,必须把国学当做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学校大兴经典诵读之风,要在语文教材中增大国学的分量。让语文学科承担国学教育的重任,学校要进行感恩教育,要以国学文化的优良传统教育学生,让他们从小懂得礼仪之规、孝顺之道,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性文化氛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国学的传承重任,有必要研究国学与语文的传承关系,提倡诵读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经典诵读之声荡漾校园之日,就是中华民族振兴之时!

上一篇: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教育 下一篇:注重语文创新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