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时间:2022-10-16 11:05:27

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摘 要:水资源不仅是人们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且也是发展工业、农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水资源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命脉。因此,对水资源不仅要合理利用,而且更要注意对它的保护。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保护

1 水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1.1 空间分布不均匀

中国的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地表径流分布的趋势与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南方多水、北方少水;近海多余内地,山地多于平原。长江流域以北,包括黄河、淮河、海河的山东、东北各河流,以及内蒙古、西北、的内陆流域,这个广大地区虽然面积接近全国的63.47%,但径流量却只占全国的16.54%。除东北东部地区缺水现象不太严重外,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雨量少,径流不多,水量普遍不足。

1.2 时间分布上很不均匀

中国河流大部分处于季风区内,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川径流季节分配也很不均匀,洪枯流量相差很大,汛期洪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枯水季节水资源又十分不足,并且贫水地区的变化一般大于丰水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随降水和地表水补给量而变化,一般地下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当遇到连续干旱年,地下水位会大幅度下降。

1.3 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居世界第6位,但按人口平均占有量计算,中国每人平均占有的水资源量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仅相当于美国的1/3,加拿大的1/40。

1.4 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均匀。南方地区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浙闽台流域、西南诸河四区域占全国面积的36.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6.0%,人口占全国的54.4%,但水资源总量却占81%,人均占有水量为4180m3,为全国均值的2.3倍。

2 水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退化,土地荒漠化和土壤侵蚀日趋严重。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cm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的时间,因而土壤侵蚀是一场无声无息的生态灾难。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长江干流河道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河段的“悬河”,汛期洪水水位高出数米到数十米。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琥珀减少,琥珀蓄水能力大为减弱。

2.2 旱涝灾害频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旱灾的发生频繁明显增加,严重程度逐年递增,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城市暴雨造成的水灾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此外,持续降雨或者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3 水质污染严重

我国地表水最常见的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其中我国多数污染河流的污染特征都属于有机污染。而由于中国对工业含重金属废水的排放控制较早,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水体重金属污染面积不大。而中国主要淡水湖泊都已呈现出富营养化现象。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1 水资源的保护现状

水资源保护理念陈旧,保护制度不完善,水资源管理存在缺陷,水资源保护队伍不健全,水资源保护手段单一,水资源保护宣传不够。

3.2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对策

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3.2.1 转变思想观念。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并不等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淡水更是极其有限的资源。政府应该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改变人们的用水习惯,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民节水的风尚。加强水危机意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先决条件。只有每个公民都意识到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感,并付诸实际行动,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有希望。

3.2.2 强化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必须通过政策法规措施这一手段来实施。目前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水平还有待加强,必须完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改变水资源管理的无序状态,提高用水的科学管理水平。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应该更加合理、优化地进行配置。所谓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利用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的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与措施。

3.2.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农业生产方面,传统的大水漫灌消耗水量巨大且效率不高,应采用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节水高效的新灌溉方法。在工业生产方面,应改变工业用水不合理的布局和落后的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生产的耗水量,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3.2.4 治理水污染。造成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工业废水水量大,且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若处理不达标就排放或直接排放或事故排放都会造成重大环境灾害。而对于工业废水污染,必须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达标排放,不允许将企业的治污责任和成本转移给社会。

3.2.5 广开新水源。在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依靠科技进步,广泛开辟新水源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一条途径。这里所谓的新水源,是指除常规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地标水和地下水之外,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其他形式的水资源。

3.2.6 保障生态用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整体生态环境的好坏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土地沙漠化。植被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增加降水量,改善降水量,改善生态环境,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创造条件。

4 结语

近年来,水资源保证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的显示出来,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地区发展的中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因此,对中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的研究,对于当前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利平,夏军,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2009,8(2).

[2] 吴维,吴明.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8).

[3] 陈鹏成,周孝德.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 3(10).

上一篇:公共艺术与景观设计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加强煤矿安全通风管理,预防通风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