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6 10:43:23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

【摘 要】随着高职体育俱乐部地不断发展,对高职体育俱乐部的研究也不断地深入,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纵观最近几年来的研究文献,笔者发现,对高职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存在着所用名字不一,概念不清性质不明、研究内容丰富,但缺乏统一,亦无标准化等不足之处,本文试图针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高职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的分析,同时也为今后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提供有力地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职;体育;俱乐部;综述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变革,新的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也足以证明,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走俱乐部制是完全可行和正确的。关于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研究也不断地得到升温,成为最近几年体育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体育教学研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高职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的分析,同时也为今后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提供有力地参考资料。

1.高职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界定

俱乐部(CLUB)一词源于欧美,亦称总会,为社会团体及公共娱乐场所的总称。在我国一般将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场所也称为俱乐部。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M.布坎南在1965年《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提出的俱乐部理论和由王同亿主编翻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年3月)的《英汉辞海》上册对俱乐部所作的定义,可将俱乐部的主要特点概括为:(1)俱乐部以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有一定关系的人群为基础。(2)成员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一致的利益,可以在俱乐部中得到需求满足。我国上海辞书出版的《辞海》(1980年1月,252页)对俱乐部的解释为:机关、团体、学校中文化娱乐场所通称。

体育俱乐部:是一种自发的、从事体育活动的社会组织,是“人的集合”;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俱乐部界定为:体育俱乐部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利用非政府财政拨款举办的,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体育组织。

陈杰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念定义为俱乐部制体育课:“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课教学的模式,即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堂选修课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但应遵循体育教学任务”;赵臣文、付奕则以间接的方式提出体育教学体制,论述俱乐部的教学体制时是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处理。

刘志敏则将“体育俱乐部”定义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是体育教学,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应该遵循教学的规律;即在教师指导下,有自由选择项目、教师、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具有共同体育锻炼爱好的大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等需要,以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为目标,以体育锻炼者自觉自愿结合为基础,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姚毓武、张大为将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俱乐部的划分为单项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和体育教学俱乐部,其中单项体育俱乐部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性质相关不大,只是在管理和组织方面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分类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解决好体育俱乐部的兼容性问题。

邹师、冯火红把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划分为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这种分类比较科学全面,比较有借鉴意义。

陈淑英,郑华伟,林雪峰等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亦称课内体育俱乐部,它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所组织的体育俱乐部,是建立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体育教学形式,它将现代教育理论融入体育课堂,从思想、组织、形式、方法、评价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课内提倡开发性、自主性、自由性。随机性,教师只承担设计,辅导,检查,指导,启发的任务。田忠、翁惠根等刚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界定为:在学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具有共同体育锻炼爱好的大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等需要,自觉自愿、自由结成并担负有一定权力和义务的群众性体育团体。

秦纪强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界定为: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的高校体育爱好者通过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而结成的带有社团性质的自立性体育组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普通高职体育俱乐部是指在高职学校所开设的以教学为主,课外为辅的种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它外延主要包括:单项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

2.高职体育俱乐部的性质

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王勇、张文普等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性质是商业化与福利性并存,具有合法法人资格的,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面向市场,推行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以市场价值为取向,按照市场化规律动作。承包经营与免费开放共生。

韩勇则认为,按照性质对体育俱乐部进行划分,可分为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公益性俱乐部占据了主导地位,非公益性的企业法人制俱乐部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即使是将来、非公益性俱乐部也只能是少数。

汪英则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与体育课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体育课作为传授体育知识的基本组织形式可以促进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体育俱乐部作为课余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也可以加强体育课的基础地位,体育课可以借鉴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但不能弱化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与要求。

3.高职体育俱乐部研究存在的问题

3.1高职体育俱乐部所用名字不一,概念不清性质不明

在查阅文献资料当中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没有统一的概念。有些将高职体育俱乐部命名为体育教学俱乐部。有些将其命名为“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有些命名为“学校体育俱乐部”。总之,对于体育俱乐部的称呼和概念有多种说法,名字不统一,概念不清是目前高职体育俱乐部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上一篇:试论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重点 下一篇: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