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中生成性教学的使用方法

时间:2022-10-16 10:41:49

论高中数学中生成性教学的使用方法

摘 要:生成性教学的使用可以广泛地使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它排除了传统教学的限制,更好地整合教学环境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使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师和高中生之间构建,再加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发散学习思维并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高中数学;使用方法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文化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方式更新重塑的基础上,教学文化重新塑造了课堂的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主体的互动和充分利用教学环境的多变性,使用多变教学资源,合理提取讲课中的实际教学内容,达到高效教学效果,生成性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大家的实践并提到了新的高度。

一、改变师生角色,提高学习自主性

新课改要求改变教师的学生观,以往学生被看成授课主体,这加大了教学的被动性、抑制了课堂的活跃性、制造了知识吸收的障碍性。这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之前填鸭式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和思考权,运行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的复习题中,要求学生解答“求函数零点”的题目,通过多种解题策略解答此题,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抢答,教师同时也要体会和分析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其思维的正确与否给予及时

辨别和纠偏,不断地引导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解题方法和答案的辨析,教师在生成性教学中扮演着辅助的角色,以学生思考为主,通过气氛的活跃,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快速解题、快速学习、快速思考。

二、提供合理环境,结合生成教学

生成性教学是基于教案又高于教案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提供

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通过充分的预先假设才能打好生成性教学

的基础。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方法,在假设合理环境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广度和解题维度,在提高学生学习思考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的进度。这一切都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和教学难度的估算为前提。

例如,在《圆与方程》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后,接下来在“圆的标准方程”的章节讲解前,可以添加生成性课程的学生自主思维解答能力的考验,通过课堂探讨,要求学生利用之前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自我思维关于圆的标准方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实现了牢固记忆方程要点的目的,还能对于学生解题中的错误给予纠偏,提高了学生的解题

能力。

三、破除解题困惑,提升生成探讨

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思考的困惑,解题的思路,分析其中的正误,引导学生正确探讨解题和思考。因为有困惑才有思

考,有思考就会加深印象并提高能力。所以,通过解题,我们在提高学生的解题期望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甚至于提高了学生关于探

讨新知识新方法的求知度。

例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题:“若圆x2+y2-2mx+m2-4=0与圆x2+y2+2x-4my+4m2-8=0相切,则实数m的取值集合是什么”,通过计算,学生可能会有困惑,答案只有一个吗?教师可以通过解答该困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画图将情况具体分析,最后学生醍醐灌顶,计算出两种答案:因为圆(x-m)2+y2=4的圆心为O1(m,0),半径r1=2,圆(x+1)2+(y-2m)2=9的圆心为O2(-1,2m),半径r2=3,且两圆相切,所以O1O2=r1+r2或者O1O2=r1-r2,所以■=

5或者■=1,解得m=-■,或m=2,或m=0,或m=

-■,所以实数m的取值集合是{-■,-■,0,2},如果学生对于解法有疑惑的话,说明学生对此解法还不够熟悉,存在不理解的地方,此时教师需要通过一起探讨,通过生成性教学的氛围一起攻坚、一起解题,这样才能解决该困惑,并且学生对此种氛围后的解法会更加深刻,进而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4.不断纠正错误,转换生成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不熟悉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如果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是单一、静态且封闭的,这样会使得错误不断积累而不被发现。而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配合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一起解题,在交互过程中发现解题的正误,在肯定正确的解题方法的情况下,发现错误的解题思

维,在鼓励思维的同时不断地纠正错误,配合生成性教学的特点积极讲解,突破狭隘的解题思路,推动学生自主解题、深刻体会、生动互动。使得课堂有趣而收获不菲。

总之,生成性教学将促进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发散解题思路和多角度思考教学内容;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互相尊重互相探讨的学习氛围;在不断纠正解

题错误思路和方法的同时转换为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良性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高中数学学习更加高效和有序。

参考文献:

张迎春,呼小明.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01).

上一篇:浅谈初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异步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