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时间:2022-10-16 10:00:21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摘 要】本文概述了当前高职大学英语改革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呈现能力本位教育与大学英语结合的优势。依托能力本位教育,从学生,课程体系,师资和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改革;专门用途英语

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随着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与深度,英语教学也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更多的与职业素养相结合。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其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特点就是高层次的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根据教育部教高(2004)《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能够得到满足。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是高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缩写为CBE)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能力本位教育发展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体制,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相比,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在重视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与职业性,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其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不断更新着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把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提出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这无疑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考试技巧的训练,缺乏语言实际应用的模拟与设计,使得教学中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学生缺乏主动性,英语基础薄弱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究其原因是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适应的重要方面,是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引起和维持学习的内在原因和动力。大多数高职学生以英语的学习是否对将来的工作有用来衡量,或者视其为英语过级的工具。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量,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另外,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经过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的三四层筛选过滤之后最终来到高职院校的。他们中大多数的英语单科成绩并不理想,英语基础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课堂提问和课堂活动反应冷淡,进而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2.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目前大部分学校英语课程设置没能把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全面结合起来,主要关注的还是采用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语)教学模式(EGP主要以打好语言基础为教学内容)。对于英语学习基础不扎实、已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职生而言,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内容应与专业相关、浅显易懂又实用的英语,以便于将来就业。可是,目前使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所选的内容过于宽泛、滞后,专业性、实用性不够强,不能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及将来的就业很好地进行贴近和衔接。英语教学依然侧重于语言点和语法的讲授。所以现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也不适于高职学生为进一步深造和以就业为目标的学习。

3.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相较于专业英语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表现为学历低,职称低,年轻化,教学水平和教学任务的不均衡。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对于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投入力度较小。大学英语教师缺乏机会出国进修、参与正规培训来提高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另外,英语教学研究力量也比较薄弱,直接导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滞后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

4.系统的评价模式缺乏

英语考核评价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分析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以此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不管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还是实用英语AB级等级考试,大学英语考核方式仍然以等级考试为中心,以应试为主题,注重读写译,忽视听说,英语考核往往以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考核缺乏有效手段。目前有些院校实行行业英语等级考试,甚至是证书考试,但是局限于院校系科之内,缺乏系统性和社会认识度。

二、能力本位下的大学教学改革

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与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和功能相适应,围绕学习者设定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旨在使学习者掌握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学习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习过程与质量评价。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注重打好语言基础、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技能的课程,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市场和职业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学生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能力。基于能力本位的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高职院校学生需求和特点建立新的目标体系并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激活学生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以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的语境与气氛;发挥多媒体教学设施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使得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面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调整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英语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分析各个岗位对英语课程的需求,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发展出发建立新的教学目标体系,重新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在大学基础英语课时受到大范围压缩的新形式下,只采用EGP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只会消退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反感语言和知识点的不断重复,消退自主学习的动机以及终身学习的需要。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英语教学应实行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多安排一些EGP课程,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量增加一些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的教学是以材料为导向、以能力为主干、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为参照的互动教学活动,是以需求为目的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以尽快适应将来专业的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王守仁教授(2010)指出:“发展ESP教学,推进ESP研究,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专业师资队伍。”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英语课堂,教师需要具备除英语基本功以外的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复合型教师。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培养与引进,提高整个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有条件的学校应分批组织教师赴海外进修,提高教师英语语用能力。

4.设置合理有层次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的环节,也是学生正确认识和自我评价英语学习状况的途径,督促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注重培养能力本位的分层教学中,考核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建立多层次多区分考核评价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该系统应当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极考核,成绩比例应为7:3,弱化终极考核,注重评价学习的过程,注重听说能力的评价。通过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英语学习测试软件,对学生进行真实即时的量化考核,并给与反馈,尽快建立一套能科学、系统、客观地评估学生英语水平的测试系统是当务之急。

能力本位教育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加强专业素养和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融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春生,徐长发.能力本位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刘创.能力本位:内涵不断拓展的现代教育理念[J].广西社会科学,2004(2),176-178.

[4]王守仁,全面、准确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研之声,2011(2):6.

[5]李溱.关于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政策、现状与趋势的几点思考——以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123-124.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中职化学教学中导向型教学法分析 下一篇: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