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行不结婚

时间:2022-10-16 09:43:38

全球流行不结婚

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上,美国歌手碧昂丝穿着性感的黑色泳装走上舞台。她一边扭动着臀部,一边高唱:“所有单身女性!其实不必在意他……因为若你喜欢那段时光,你该给她戴上戒指。”她声音高亢,挥动着修长而强健的手臂,再配上1.7米的身高,让人甚至有些害怕——女性这样自信而强大,还需要男人吗?

碧昂丝凭借这首《Single Lady》(单身女性)拿下了2010年格莱美最佳单曲奖。舞台下的碧昂丝并不是“single lady”,知名音乐人Jay-Z是她的爱侣,二人刚刚迎来了第一个孩子。

在美国,单身女性却越来越多,人们都不愿意结婚了,全世界都一样。英国16岁以上的女子中,每年只有1.97%步入婚姻殿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1年报道,亚洲女性正在远离婚姻,文章提到台湾地区40岁左右的女性中有1/5未婚,这篇报道后被网友票选为2011年最佳报道,可见多少人心有戚戚焉。

婚姻制度在崩溃

20年前,位于华盛顿的常青州大社会学系教授史蒂芬妮·科恩兹发现,美国报纸越来越多地提到了婚姻制度正在崩溃,很多学生也在课堂上向她咨询相关的问题。科恩兹年轻时是个大美人,容貌酷似朱利亚·罗伯茨,尽管当时她已经步入中年,但身材丝毫没有走样,岁月带给她的,只是更加自信的魅力。毫无疑问,她自己的婚姻相当幸福,或许这就是她不认可婚姻正在遭受危机的原因之一。

但她渐渐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存在一个所谓的“婚姻的黄金时代”,而且他们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离婚率的飙升正在全球范围内摧毁这个黄金时代。出于学术上的责任心,史蒂芬妮决定搜集资料,撰写一本关于婚姻的著作。在她看来,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这种契约关系,实际上一直处于变动之中。

这本书最终以拗口的《婚姻,一段历史:从服从到隐私,以及爱情如何征服了婚姻》为名出版了。实际上,随着研究和写作的深入,她发现了许多最初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有趣事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与欧洲那种一栋房子、恩爱的夫妻、两三个孩子与一条狗的典型中产和谐家庭模式,只是婚姻史的沧海一粟,短命而且过于理想化。

她写道:“千百年来,婚姻一直是两个人之间关于经济和政治的一种契约,是双方家庭通过协商缔结的,并由家族和宗教监督。”东西方都讲究门当户对。“如果一个年轻小伙子是种地好手,懂得经商、掌握着一门好手艺或者干脆是个富二代,这些条件远比人品和性格更受重视,”史蒂芬妮在书中写道。

她认为18世纪是一个分水岭。在那以前,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普通人家夫妇俩都要工作养家。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英国有不少书籍建议夫妻俩应该一起做家务活,因为女性也能做农活或女红养家糊口。但工业革命改变了这一切。男人走出家门操作机器,女人被束缚在家里做家务。此后,男性的赚钱能力成为婚恋中压倒一切的先决条件,男人比女人更会赚钱成为婚姻稳固的基础。

当研究进展到这个地步,她终于理解了媒体和学生们的疑问从何而来。她开始相信现代人的婚姻观念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就像工业革命一样,这种观念上的激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社会保障影响人们不愿结婚

美国女作家凯特·波利克刚刚年满40,是个自命不凡的单身一族,她自认为远比那些已经结了婚的同龄人显得年轻。在2011年11月出版的《大西洋月刊》中,她撰写了一篇名为《什么?我,结婚?》的报道,说自己不结婚的原因是:“整体而言,美国女性感到失望。女性眼中理想的结婚对象应该受教育程度更高,工资赚得更多,可是,这样的男人越来越难找了。”

确实,她有自信的本钱。她硕士毕业,为几本杂志撰写情感话题专栏,还经常作为“情感专家”参加电视访谈节目。她总是穿着合身的高档时装,闲暇时喜欢品鉴红酒。尽管一直没有结婚,但从29岁时和最可能的结婚对象分手之后,她身边一直不缺男友。尽管她自己也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获得这些男人婚约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为了工作,她同史蒂芬妮见面了,希望能一起聊聊这场婚姻的革命。史蒂芬妮告诉凯特:“这场变革将是意义重大的。关系到人们对婚姻关系的期待,以及他们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浪漫和性关系,所有旧观念都会被击得粉碎。”

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人们患上了结婚拖延症。上世纪60年代,美国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3岁,女性为20岁。今天,男性为28岁,女性为26岁。美国的数据同中国惊人地相似。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例如上海和北京,男性初婚年龄均为28岁左右,女性为26岁左右。欧洲情况更可怕,英国新郎的平均年龄几近37岁,而新娘的平均年龄将近34岁。

另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美国一般将“70后”称为“X一代”,将“80后”称为“千禧一代”。在2000年,X一代中有29%已经结婚,而十年后,千禧一代的已婚率下降到22%。根据皮尤调查中心的数据,44%的美国80后认为婚姻已经是一个彻底过时的概念。

对于这些数据,凯特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因为女性想要孩子的时候不再需要一个丈夫,况且我们也不再必须有一个孩子。”在美国,有40%的孩子由母亲一个人抚养长大。当然,这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保障制度让女性有能力单独养大孩子,也让男性可以毫无愧疚地抛弃妻儿。福利待遇最好的北欧国家,单亲妈妈的比例也最高。

男性在衰落

谈起自己的不婚经历,凯特坦承同女权主义运动有很大关系。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女性在美国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从1970年到2007年,女性收入增长44%,而男性收入增长仅为6%。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美国女性平均薪酬虽然只有男性的77%,但女性的平均工作时间更短。凯特认为,这是因为女性主动选择了收入低,但又没那么辛苦的工作岗位,例如教师。

2010年,一项调查结果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22~30岁的单身女性比同年龄段的男性平均工资高8%。这或许是因为女性的文凭更高——过去两年,美国大学毕业生中有55%是女性。2008年,中国大学新生中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像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文科学校,男女厕所的建设比例甚至都因此改为了1∶2。

这恐怕意味着一个更耸人听闻的结论——男性社会地位在衰落。美国一家女性网站的负责人汉娜·罗森在知名的TED演讲时说:“男性正在衰退,不论是收入、教育水平还是职场预期。2010年在美国,全部管理岗位和需要专业知识的岗位上,女性员工占51.4%。”她嘲笑说,女性抢走了大多数学士和硕士学位,而男性未来只能拿着高中毕业证做些卖力气的蓝领工作。

中国的情况也类似,一线城市出现大量高学历、高收入的“剩女”,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则“剩男”成堆。

如果情况继续下去,以男性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的传统婚姻形式就会走向末路。大多数女性理想中的结婚对象都是占有更多社会资源、拥有更多财富的成熟男性,而当她们有一天发现,根本找不到这样的结婚对象,或者年龄差距已经大到无法接受时会怎样?“或许爱情会回归,女性更多地考虑男性的性格和脾气,毕竟她们没有其他条件可以挑了,”凯特说,不过更大的可能,是全世界都不愿意结婚了。

上一篇: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下一篇:公共经济学在公共管理类本科中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