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理念下的乡村社区转型研究

时间:2022-10-16 09:31:57

新型社区理念下的乡村社区转型研究

摘要:本文以空港新城底张重点镇为例,提出了新型社区理念和社区转型方法在乡村的运用,力求结合实践思考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规划理念,还给乡村居民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城镇化 乡村 社区 转型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化的现象及过程。而结合中国农耕生产方式比重较大的特殊国情,城镇以及中小型城市的形成及发展对中国城市建设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有众多学者将中国城市化概括为城镇化,包括了小城镇、中小型城市及城市化。城镇化中城市地域空间扩展呈现出多种模式,如蔓延式扩张、新城建设、旧区改造等等。其中以蔓延式扩张最为常见,它几乎存在于任何一种城市地域空间扩张模式中。在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作用下,城市边缘区形成了城乡二元景观特征。在这一地域实体中,城乡交互作用强烈,生产要素活跃,同时又充满着各类社会经济矛盾。由于城市边缘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区矛盾问题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重视,成为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关注乡村居民在社区的生活状态和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理论方法

就全省政策推动了城镇化进程,进而对底张地步区的社区建设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同时,上位规划也对底张在城乡一体,居民配套、社区转型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来自各方面外因的诉求,我们提出了社区理念,并应用从农村型社区向城市型社区转型的方法来规划可以体现现代居民生活内涵的新型城市社区。

“社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是独立于政府管理以外的领域,它以公民自治为基础。从历史上看,发端于英国继而迅速遍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革命,以及出现在法国的政治大革命使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造成生产力极大发展。与此同时,提出了更尖锐的社会问题。人口问题、破产失业问题、社会秩序问题、环境问题、犯罪问题等等问题一涌而现。面对这些社会状况,社会学家投身于社区研究中。今天,西方国家的新经济危机也同样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即所谓的城市问题,现代西方学者称之为“城市危机”。这些给城市社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以美国为例,它包含有三种社区类型:一是一定居住范围的居民共同体;二是富人或穷人的社会共同体;三是共同活动式、有共同特征的共同体,如教堂中心社区、中文教学社区等。可以说,美国社区的共同特征是社会共同体,它属于社会生活系统,而不是政府的行政系统。

相比之下,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的社区建设产生、发展于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制度约束条件。第二,我国的社区建设产生、发展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与国外的社区发展相比,具有不通的时代特征,从而决定了二者的具体工作内容有一定差别。第三,我国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轨迹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社区建设只能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这与西方国家通过居民自治来推动社区建设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第四,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有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些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要依托,我国的社区建设显然具备更为有利的组织系统和组织保障。

3以底张重点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

3.1规划背景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是本项目发展的一个机遇,交通基础良好便捷,文化积淀深厚,农业生态资源优厚都是该地的优势所在。而基地的劣势在于建设用地浪费,居民点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而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将加快农村社区转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融合空间、延续文化、优化环境、低碳发展作为底张重点镇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3.2社区理念的应用

3.2.1社区街区化

社区开放空间由传统的封闭式进化为本规划的有序开放式。

3.2.2土地使用及居住构成的复合

规划采用以下土地复合使用的三种模式:平面复合使用、垂直空间上的复合使用及特定空间的复合使用,对于规划中集约用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2.3社区之间的融合

从传统封闭的、设施独立的社区走向现代开放的、设施共享的组合形式。

3.2.4地域特征

规划设计保护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产业特色,强调风貌的多样性与特色性。

3.2.5文化设施社区化

社区中心:民俗活动,集会、表演、交流

社区边缘:社区街道――作为连接社区的空间网络,街道为居民提供多种功能形式,以增加人们的互动。

林荫道――为社区创造林荫走廊,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街区公园――为社区提供的额外的公共空间。布置于街道旁。

3.2.6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居住构成的复合:规划分别从居住人群的复合、住房结构的复合、家庭结构的复合、住房类型特征的复合方面对于居住对象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不同的住房规划类型。住房的主要规划类型有: 高档点式住房、普通商品房、拆迁安置房等。

3.3. 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策略

设施的配置决定着社区的层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除市政公用设施和金融邮电设施之外的,与居民群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三类:一是生活服务设施,; 二是社会管理设施; 三是社会福利设施。

1)借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立各种服务设施满足不同类别居民的需求,逐步实现设施项目的均好性。

2)借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指标,合理规划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逐步实现设施建设指标的均等性。

3)保留农村社区原有的生活习俗及场所

4、总结

城镇化的发展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土地城市化单方面的问题,它更多的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潜藏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居民传统文化素质的冲突。乡村社区转型作为城镇化的一个代表现象,城市和乡村地域系统的一系列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管理机制正在逐步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和规划理念及管理机制尚未被确立,作为一名规划设计者,力求结合实践思考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规划理念,还给农村社区舒适安全的生活,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微薄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顾朝林,丁金宏,陈田,等.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2]沈莹,“城中村”居住形态的现状及演变----以西安市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3]卢为民.大都市郊区住区的组织与发展----以上海市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多联式空调制冷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