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研究初探

时间:2022-10-16 08:51:47

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研究初探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研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材的编写也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了体现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做了全新设计,并合理地安排了体现各种功能的辅助栏目,颇具特色。

一、活动板块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 活动是高中地理教材特有的教材辅助栏目。

从表1分析,活动板块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地理教科书有的辅助栏目。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材一改往日的说教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从教材的体例结构看,大量使用“辅助栏目”是一大特色,这些辅助栏目既互相联系,又各有功用。

必修教材的体例结构中有五项辅助栏目,具体内容如下:

(1)问题研究。教科书中每一章的最后部分都有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的主题紧密配合本章学习内容,遵循“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个板块的设计侧重点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而研究结果则具有开放性。

(2)阅读。阅读的内容穿插在正文中,根据正文内容需要安排,目的是为了丰富和补充知识而设计的。阅读部分的内容详略不一。

(3)案例。必修教材的正文中穿插设计许多案例,这些案例的选择突出体现典型性和说明性的原则,对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起到诠释、实证、应用等作用。

(4)读图思考。读图思考一般安排在重要内容结束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有针对性地巩固前段学习内容,及时反馈、总结知识。针对图表设计思考问题,加强了图表的思维训练,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5)活动。教科书中的活动穿插在正文中,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设计的目的侧重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2. 新旧版本地理教材中活动设计存在很大差异。

从表2分析,地理教科书中出现“活动”并不是新课程教科书首创,在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材》中就有活动栏目。新旧版本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差异很大。

(1)活动在教材中的位置不同。2000年出版的教材中,活动设置在每一课的最后,类似于新课程教材中每一章结束部分的“问题探究”。而新课程教材中的活动则是穿插在正文中。

从设计的位置看,旧版本的活动在正文内容之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总结、拓展,侧重于让学生通过活动回顾、反馈学习内容。而新课程教材中的活动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正文的一部分。

(2)活动在教材中的数量不同。2000年出版的地理教材,每一课仅设置一项活动。而新课程教材中,每一课设置多项活动内容,如必修I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和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课中,共设计了5项活动内容。

2000年版本的教材,在活动设计上虽然保证了统一的标准,但过于刻板的活动设计,仅从格式上、形式上达到教材编写的目的。而教材编写的核心——学科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在新课程教材的活动设计中体现得更充分。

(3)活动内容的设计不同。从活动内容的设计来看,2000年出版的教材,活动内容分别以演讲会、研讨会和辩论会的形式,建议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组织形式单一,设计的问题较少,而且问题设计的跨度较大,学生回答起来不利于把握。活动设计的内容简单,没有详细的操作与执行的方案,很多活动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形式。

而新课程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活动中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表述更详细,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落实活动要求更容易,活动不仅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活动设计的目的不同。2000年版本教材中设计的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出墙报、演讲、班会、论坛等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培养地理学科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新课程教材中的活动,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为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目的是通过活动提供给课堂教与学的双主体——教师和学生——开展课堂互动,通过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启迪地理思维。

3. 活动是高中地理教材最重要的组成内容。活动板块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地理教材有的辅助栏目,大量的活动设计也是地理教材不同于其他学科教科书的最大特点之一。

根据表3的统计,各版本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材都贯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在教材中增加辅助栏目,特别增加活动板块,注重地理问题探究,注重联系学生理实生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教材有“理”、有“用”、有“趣”。

根据表4、表5、表6的数据统计,各版本的必修教材中,各类辅助栏目在各必修教材中的安排数量,活动板块的数量是最多的。特别是在各版本的必修I和必修II,活动的数量是整本教材中最多的辅助栏目。众多的活动成为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众多的活动也成为新课程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地理教材中“活动”内涵与设计的研究综述

地理教材中的“活动”与活动教学中的“活动”虽然一脉相承,但在内涵、功能、分类、教学设计与实施等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

1. 关于“活动”内涵的研究综述。“活动”的内涵是理解地理实验教科书中辅助栏目“活动”的基础。因此,对“活动”的内涵本身的认识将决定着地理教师对地理实验教科书中辅助栏目“活动”的基础内涵、价值、组织形式等方面的认知。关于“活动”内涵的研究,多见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比较普遍的理解有以下几种: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心理和行为的统一体,活动不仅包括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实践活动,而且包括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从心理学意义来讲,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就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既让主体获得两种经验的增长和主体意识的增强,也使主体的认知图式获得变化和发展。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活动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意识能动性和个性能动性的高级形式”。虽然这个定义是从哲学或心理层面来阐明的,但它对教学层面上的理解也极有帮助,主要表现为“行为动作”和“能动性”这两个词汇上。

从教育学意义来讲,“活动”可以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去主动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过程与方式。

2.地理教材中“活动”的内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李家清教授指出,地理实验教科书中的“活动”紧密配合课文,有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机拓展,有的是提供线索,鼓励学生有创意地思考,有的是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判断和推论。

上一篇:加强初一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下一篇:初中地理学科组“炼课四式”教研活动探析